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作品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农村土地利用机制已势在必行。作品基于对“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夏刘寨村的实地调研,归纳出该村“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的农地利用模式,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内其它典型土地利用模式及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利用机制进行了创新探索,并从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地经营规模化、进行农业企业化运营实现农地高效益经营、建立“三方”监督机制保障农地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品简介: 作品选取山西省忻州市、湖北省荆州市、云南省普洱市作为此次农村地区民用建筑生活能耗调查研究的三个典型地区。三省具有各自富集的能源,围绕着三省农村地区对当地富集能源的利用状况,以节能环保作为出发点,基于问卷调查得出的大量统计数据,客观合理地分析农村地区的能耗现状,寻找出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用能的不合理之处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一些切实合理的节能环保建议。

作品简介: 环洞庭湖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研究价值。课题组成员已在《世界农业》、《中华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建设者》等优秀期刊上发表该课题相关研究论文5篇,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支持,参与了该区域内汉寿县软桥纳村、毛家铺村、江东村、蔺家山村、龙潭村等新农村建设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作品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住宅设计、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和人文环境建设五个...

作品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和劳动空间、社会分工、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意味着我国农村已进入全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多层面的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

作品简介: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其社会经济和村民思维均与传统认知有了很大不同,而村民选举和乡村自治亦具有时代特点。基于现实需要,通过对山东省z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框架,从个体分析的微观、共时性视角切入。发现市场经济发展导致村民职业发生转换,经济来源多样化,生活方式现代化,进而促使村民理性思维生长,成为具有理性“经济人”思维的农民;这一变化促使利益因素成为影响村...

作品简介: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本项目以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村—江都市横沟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横沟村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新型农民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横沟模式成功的关键作用因子,判析横...

作品简介: 课题组通过对皖浙两地20余个行政村的调查,揭示了当前乡村赌风蔓延的新特点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危害性,并从浙江G村文化建设和赌风治理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和归纳了具有普适性的治理对策,以期对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所裨益。

作品简介: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国家公共财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三农”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村发展面貌落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的现实性,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特别是中部地区农村,为实现中部快速崛起提供体制保障。目前,学术界对公共财政覆盖湖北省农村的现状研究文献较少,本报告立足中部农业大省,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作品简介: 文章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观背景,对湖北省农村不可移动性文物的保存现状展开微观分析。调查以武汉市大余湾村为例,对我国20余万处农村不可移动性文物的保护现状、保护困境进行了概述。文章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出发,论证了农村不可移动性文物现状的出现原因。通过对农村不可移动性文物、农村不可移动性文物的使用者(农村居民)、农村不可移动性文物的所有者(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证,在保护措施上主要采取改善文物...

作品简介: 本项目前后共历时4个月。其中,11.28-12.15确定并反复论证选题;12.16-1.01为文献阅读以及调研准备阶段;1.01-1.15为问卷设计段,前后修改4次问卷;1.16-2.10为走访调研阶段,其中涉及豫鄂川赣四省,前后参与调研人员数10人;2.15-2.20为问卷录入阶段,经过严格筛选确定有效问卷285份;2.20-3.20为报告撰写阶段。 本项目的参与者全为本科在读学...

作品简介: 祠堂是宗族文化的象征,它浓缩了宗族制度的沿革和变迁,体现出浓烈的时代特征。莘塍镇祠堂共有50座,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时代功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了祠堂的功能,同时祠堂功能的转变又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必须直面的事实。莘塍镇村落祠堂的发展呈现出衰落、延续和新生三种走向并存的局面,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祠堂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

作品简介: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直接透射出中国民主社会发展的历程,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颁行之后,农村民主选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日益觉醒,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状况日益完善。同时,在基层民主选举实践推行的过程中,其间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对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为此,笔者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田野调查,并以甘肃省的国家观察村等为示范点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调研,...

作品简介: 本文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大规模回流这一特殊社会现象,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本次农民工大规模回流的动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作品简介: 本报告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及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新农合现状作为调研对象,以两地农民次年参合意愿率的巨大差异为观察点,通过建立一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和进行数学定量分析,对成因架构图中所罗列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拟合对比。随后推导得出对农民次年是否继续参合造成最大影响的相关因子。

作品简介: 2006年中科院推出的《2007科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数量多,分布广,受害者存在着环境、健康损害,家庭损失,社区失落等受害结构;现有救助存在救助主体、项目单一,救助资金缺乏,救助持续能力弱、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等问题;限于社会网络、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法律意识等制约,受害者自救能力差。 课题组通过...

作品简介: 本文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的描述、理论分析入手,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回流劳动力的特征、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劳动力回流对当地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借鉴方向。

作品简介: 项目以革命老区--田东县为研究对象,从城乡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环境的视点对田东县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从农民的视角对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利用决策进行研究,并基于土地和谐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利用和谐性进行区位划分,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品简介: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民间组织在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以农民组织建设为研究起点,围绕如何培育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发展农村民间组织以及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这些关键问题展开实地调研。课题选取福建省首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安溪县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从农民自组织能力培育的角度深入地剖析了...

作品简介: 本文“理想类型”的方法,农村内部机制入手,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展开“小城镇”模式的重构。在费孝通城乡发展道路思想的基础上,作者坚定在中国农业国情下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在分别对乡镇企业、农村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析与型构后组成了“小城镇”模式“三驾马车”的思想。

作品简介: 在整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中,政府、医疗机构、农民,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影响。本报告正是基于这样的架构,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分别讨论了三方因素对新农合实施和发展的影响,提出“机动比例”解决当前新农合沉淀基金利用率不高问题,引入“第三方监督”运行模式加强新农合管理,探索如何有效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把群众看病留在基层等建议。

1 2 3 4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