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文基于2010年对浙江财经学院2008、2009两届毕业生的调查,考察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索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测量其对母校的满意度指数。研究结论如下:职业发展空间是影响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交际能力、个人品德对就业影响较大;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1.33,其中,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方面满意度较低。
- 详细介绍:
- 本项调查持续进行了一年时间,以电话联系、网络调查的方式对2008、2009两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对就业的看法及影响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因素,此外,征询他们对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评价、满意度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客观地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水平以及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薄弱之处。 调查显示,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大多进入企业单位工作,其中以金融、证券类单位为主。另外,接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在杭州或宁波等省内中发达地区工作,小部分人选择省外发展,如上海。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以及是否能施展才华,其次才是福利收入。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交际能力,其次是个人性格和个人品德素质,再次是工作和实习经历。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总体指数为71.33。毕业生对学校硬件配置尤其是图书馆书籍种类最为满意,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满意度最低。 我们希望,该调查能为今后学校改善教学管理水平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可供借鉴、可供参考的基础数据和研究结论;在构建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连续跟踪调查的基础上,能为在校生提供全面、系统、持续性的数据信息,使在校生成为本项调查研究的最大受益者,为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完善自我,高质量就业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我们的调查力图完成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调查影响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探寻毕业生就业的规律及特点;第二,测量毕业生对在母校学习生活阶段的满意度指数,找出学校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薄弱点;第三,在构建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连续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为在校生提供全面、持续性的数据信息,使在校生成为本项调查研究的最大受益者。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项调查是首个针对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该调查将会一直持续开展,搜集历届毕业生的第一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组作为一个学生课题组,不受各方面的利益影响,力求最真实地反映毕业生就业动态,最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本项目针对浙江财经学院2008届及2009届毕业生展开调查,现今他们的就业情况已基本稳定,能使获得数据更加准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项调查探寻了毕业生就业的规律及特点,发现了学校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薄弱点,最终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调查结果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学校加强日常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提供强有力的第一手数据支撑;同时在构建浙江财经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连续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为在校生提供全面、持续性的就业数据信息,实现有针对性的就业而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品摘要
- 本项研究基于2010年7月对浙江财经学院2008、2009两届毕业生的网络调查、电话调查,考察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他们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探索影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测量其对母校的满意度指数。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如下:职业发展空间是影响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交际能力、个人品德对就业状况影响力较大;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1.33,其中,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方面满意度较低;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还存在差距,课程内容安排与社会需求不符。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应做好校友工作,做好毕业生离校登记工作;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包括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影响力度,积极宣传学校已有的就业服务,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就业指导,举办更多的有关就业方面的活动;学校应加强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在将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平台、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更新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做好的同时,学生在校期间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发表: 《财经论丛》2010增刊 (2010年12月10日) 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 1、2010年度学生校级课题立项; 2、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立项; 3、浙江财经学院第三次教改大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4、浙江财经学院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大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作品获奖及相关信息链接: 1、浙江财经学院第三次教改大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 2、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立项,; 3、浙江财经学院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大赛一等奖, ; 4、调查问卷网络链接:浙江财经学院校友网最新公告, 。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编辑部: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4) 2、柯羽:非专业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浙江省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0,7 3、赵峥、陈佳佳:金融危机下北京市‘211’大学经管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0,6 4、高磊: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评估体系初探,《江苏高教》,2004 5、黄炜,方玖胜: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研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10, 6
调查方式
-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联系、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财经学院2008、2009两届毕业生展开抽样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相同问题进行横纵向比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如浙江大学每年公布的《浙江大学毕业生择业行为、职业适应与起薪状况调查报告》,反映了浙大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起薪水平状况。此外,麦可思研究院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总体上反映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在满意度调查方面,各高校更关注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而忽视了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情况的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 除了各高校进行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现阶段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寻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柯羽(2010)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非专业素质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的实际能力素质,即学生干部经历、职业规划能力、社会兼职等情况对就业质量影响尤为显著,而思想品德素质则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黄炜和方玖胜(2010)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模型”,包括因素层的就业环境、就业期望、个体特征、就业能力4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就业质量)的权重。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参考运用了他们的指标体系,使我们的调查更具科学性。 高磊(2004)对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就业率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健全,除了评估就业率这一主要指标之外,各项就业状况附加指标亦在评估统计范围之内,且美国官方调查更注重毕业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定期进行大学毕业生及以上学历纵向调查,以某一届大学毕业生为目标群体,调查其毕业后1-4年的就业状况,如就业的历史、新的学位完成后的求职战略、职业发展、收入等。 (二)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调查 《新世纪周刊》连续4年公布了“中国大学生满意度排行榜”。该排行榜是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他们所在的学校做出的全方位评价形成的,涵盖了我国100多所大学。大学满意度的排名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相较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我们发现,国内很少有高校或其他机构在进行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调查。而我们认为,那些在学校生活多年,并且已经拥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毕业生显然对他们的学校有足够的发言权。毕业生的评价更客观,他们的建议对学校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在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中加入了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满意度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