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试论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作者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传播学角度的分析探究,具体通过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全面的剖析,并着重将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广泛研究,将对此类事件的学术研究拓展至一个新的领域,从而使得相关部门在进行预防工作方面可以开展得更加及时、有效。
- 详细介绍:
-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网络舆论空前的活跃,网络公民热点问题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并已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然而,仅仅关注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蔓延却局限了学者对其的深入研究。 作者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出发,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以及其在网络造成更重大影响的的传播过程,为及时疏导网络舆论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参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传播学角度的分析探究,具体通过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全面的剖析,并着重将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广泛研究,将对此类事件的学术研究拓展至一个新的领域,从而使得相关部门在进行预防工作方面可以开展得更加及时、有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网络舆论空前的活跃,网络公民热点问题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并已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然而,仅仅关注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蔓延却局限了学者对其的深入研究。 作者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出发,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了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以及其在网络造成更重大影响的的传播过程,为及时疏导网络舆论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参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技术指标: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为当前社会出现中的网络上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与预防提供传播学角度的相关资料和理论借鉴; 2)社会效益:通过正确疏导社会舆论力量倾向,保障各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工作; 3)经济效益:为各级地方政府平稳发展地方生产力与经济活力、提升招商吸引力提供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舆论与环境。
作品摘要
- 面对各种利益摩擦不断的复杂局面,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与现实中的民众舆论导向,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对于进一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诚意与决心。 本文在利用传播学相关知识合理分析近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合理引导网络舆论可以有效规避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然,这需要政府与媒体互通互助,发挥出各自工作职能,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以新的姿态与方式处理好与普通民众的关系,成为舆论导向的重要引导人,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民间舆论领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于2010年4月,在宝鸡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申报活动中被批准为社会科学类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2011年4月,在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荣获社会科学类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张向阳.浅析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之界定【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年06期. 【2】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N】.《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陈浩 吴世文. 新媒体事件中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J】. 《新闻前哨》 2008年12期 . 【4】靳霞.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N】.《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3期. 【5】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
调查方式
- 书报刊物,网络视频资料.网络社区论坛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条件下出现的新型社会问题,学术界对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不过目前国内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已经逐步呈现规模化、成熟化趋势,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各类文章多达几十万篇。 国内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公安系统的基于社会治安事件角度的研究。随着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多,影响范围扩大,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也开始了对其的探索。而通过传播学相关理论基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过程进行专业角度分析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 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如何正确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以确保危机公关的准确有效,往往忽视了其中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