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小类:
社会
简介: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国家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后备干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出台的一项导向性政策。大庆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这项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群体特征、积极效应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对完善大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详细介绍: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后备干部,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出台的一项导向性政策。大庆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这项政策,目前还没有开展全面的调研。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结构比例、行为方式、思想状况等群体特征;概括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积极效应;归纳总结出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完善大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作品图片

  • 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主要目的:全面了解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状况,深入探究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惑,为大庆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较为翔实的大学生“村官”资料,为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写作思路:大庆市大学“村官”政策的实施;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大学生“村官”的群体特征分析;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积极效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1.资料来源的科学性。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个别采访和发访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使理论研究建立于科学详实的数据之上。2.理论分析的科学性。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并运用SPS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创新点: 对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系统研究,填补了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研究的空白。分析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的群体特征、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庆市自2004年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没有对这一群体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没有针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弥补措施;没有根据大庆市的具体实际陆续补充选聘大学生“村官”。基于此,本调查初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就职动机,实际工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对大庆市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品摘要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后备干部,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出台的一项导向性政策。大庆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这项政策,目前还没有开展全面的调研。本次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结构比例、行为方式、思想状况等群体特征;概括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积极效应;归纳总结出了大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完善大庆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关键字: 大庆市大学生“村官” 群体特征 积极效应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东北石油大学第六届”挑战杯“科研论文大赛特等奖。 论文成果《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已收到鸡西大学学报稿件录用通知书,确定发表于2011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村官”政策指南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 2、胡跃高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N].光明日报,2008-3-27. 3、党国英.大学生到农村中去能做什么[J].中国社会导刊,2005,(17):8-9 4、万银锋“.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对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07(4) 5、温铁军.大学生“村官”背后的政策背景与工作建议【N】.人民日报2009年l月20日 6、王天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4期 7、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理论探索》,2009年第2期 8、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州学刊》,2009年第1期 9 、郭淑敏,《北京大学生“村官”调查 》【B】,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运用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大庆市现有的25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发放问卷,统计总体任职状况,并选取了十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实地面对面采访,获取更加详细的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共七百余篇,主要分为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三类。 其中新闻报道主要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新闻报导主要包括:对全国一些地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的报导,例如2009年12月世界博览杂志题目为《大学生村官:激情与现实》的新闻报道;关于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某一方面的困难问题或其解决办法的报道,如2009年新闻调查杂志题为《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的报道。 学术论文主要包括专业学者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地论文,如宋言奇的《基于制度“嵌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再思考》;王天敏的《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龚虹波的《执行结构一政策执行一执行结果:一个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框架》等,主要从大学生“村官”制度本身,“村官”的农村适应性问题,“村官”的角色扮演,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分别展开分析和论述。也有党政领导干部以自己的经历经验为基础写的文章,如《领导笔谈》杂志上题为《一个“老村官”对大学生村官现象的思考》。 相关调查报告主要代表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完成的《2009年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此外还有胡跃高等人完成的《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冯成志,惠扬的《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以连云港地区为例>;骆骢的《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查———以北京市在职“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等调查报告。 总体上现有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积极意义,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理论研究较多而在实践调研基础上的理论分析较少,即缺乏实证主义研究。 2、理论研究多侧重于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而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 3、新闻报导侧重于事实的描述而理论研究侧重于抽象的研究没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4、关于大庆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处于空白状态既没有理论研究也没有调查报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