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基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六色旅游的调查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六色乡村旅游为例,试图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在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互动中比较成功的典型——黑龙江省尚志市六色旅游为例,分析了尚志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肯定了六色旅游对尚志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注重了用问卷和事实说话,提出了尚志市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起到推广和促进作用。
- 详细介绍:
- 本文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为题,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六色旅游为例,在4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总结出来值得借鉴推广的一篇有利于龙江旅游产业再发展的可读性调研成果报告。报告对乡村旅游这一课题论述全面,见解独特。全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以详尽的语言,从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两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导出了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实社会背景。第二部分为“尚志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尚志市的地理位置、旅游优势、六色旅游发展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尚志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并以里克特量表法,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入手对市场客源进行分析,总结出23项游客内部驱动力指标和16项旅游目的地特征指标,得出游客的一般旅游动机;同时利用里克特量表法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感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了尚志市居民对旅游的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总结了尚志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一般认知态度。第三部分为“尚志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对旅游品牌宣传力度、资金、规划建设、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客观、符合实际的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第四部分为“完善尚志市乡村旅游的对策措施”,在分析旅游产业范围的同时,针对问题,对应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如利用舆论宣传加大社会报道的力度、在大专院校宣传尚志旅游文化、进行市场化运作吸引多元化投资等,都是独到见解。第五部分为“结论”,对六色旅游发展的前景、命运做了正确的估价。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乡村旅游和新农村的基本理论分析,弄清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结合尚志市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尚志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走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思路:研究起点是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其次,对尚志市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基本状况加以分析;再次,对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尚志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作品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四次赴黑龙江省尚志市40余个乡村旅游单位调研所得,数据真实,方法科学。 先进性:国家旅游产业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先进性。我国农村分布的地域很广,乡村旅游发展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独特之处:以往的乡村旅游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本项目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争求创新,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可为实施政府战略进一言 旨在能引起政府的关注,推动尚志市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即做到了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双发展,又形成了组合优势,互补优势和整体优势。 2.可为实施企业策略进一言 尚志市的旅游产业就全国来说,既有银色、红色旅游,又有土色、绿色、墨色、金色游,比其它地区单一性经营好得多,层次高。推广他们的经验,有利于企业的再发展。
作品摘要
- 具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于一体的银色、红色、绿色、土色、墨色和金色的六色旅游,是黑龙江省尚志市近年来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独创,是政治性强,富有教育实意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典型素材,是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又一新的象征,是把革命圣地转向旅游胜地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尚属首创。六色旅游以三农为依托,是将蓬勃发展的农业经济与势头强劲的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更大范围的新型旅游形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出现,在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村民知识文化素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方面都强有力地发挥了独特而显著的作用,而且在社会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推波助澜,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勃勃生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旅游产业。多彩旅游是新型旅游产业,就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考察,需要完善,需要组织。本文就六色旅游发展的现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六色旅游加以详尽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及影响做了初步的展示,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解决的办法及再发展的对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观点鲜明,看法独特,很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论文《从元宝村的巨变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省级刊物《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21期上发表;《尚志市红色旅游事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在省级刊物《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2期发表;《对元宝村土改文化功能深入发挥的思考》在省级刊物《华章》2009年第24期发表;《银色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刍议——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等三大滑雪区为例》在国家级刊物《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0期发表;论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于2010年11月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举办的“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征文三等奖,同时收录《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参考文献
- 1.关于尚志市六色旅游游客旅游动机分析的数据,实践队于2011年1月9日随机抽取了100名游客参与调研,回收有效问卷86份,根据数据总结了23项游客内部驱动力指标和16项旅游目的地特性指标。 2.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当地旅游感知情况的数据,实践队于2011年1月10日随机抽取120名尚志市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得出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业的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感知情况。
调查方式
-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人员介绍 5.个别交谈 6.亲临实践 7.会议 8.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国外主要研究概述 国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一是起步早,二是发展快。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外乡村旅游为学者有效提供了研究素材,客观上促进了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的进程。20世纪五十年代,乡村旅游研究开始进入发展时期,目前,在欧洲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旅游研究也提上了日程。1994年,“旅游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地区间研讨会”上,确定了关于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培训、规划、信息、管理等问题。目前,国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乡村旅游概念研究(Gilber&Tung,1990;Oppernann,1996),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Goldman 和 Nakazawa,1994;Derek R Hall,1998),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Hjalager,1996;Knight,1996 Getz?Carlsen,2000;Sharpley,2002);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Sharpley,2002).而且,研究更多的是结合乡村旅游案例地区进行实证研究(Oppermann,1996;Aliza,1997;Reichel,Lowenqart&Milaman,2000)。 2.国内主要研究概述 杜江(1999)等觉得就乡村旅游开发而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包括生态、社会、文化以及经济诸方面的可持续,以此满足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特定需要;李慧欣(2003)阐述了乡村旅游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种选择;周玲强(2004)等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论述是,一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要加强管理,服务指导,监督保障。三要规范经营,保持特色,提高质量。四要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余小军(2007)等认为乡村旅游可以有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财富向农村转移,有利于农民就业,有利于弘扬当地文化;迪力夏提?司马义(2009)等提出乡村旅游应实行“分”、“家”、“特”的战略,借景区的“形”,用重大事件的“势”,扬海内外旅游市场的“名”;李海平(2010)等主要讨论了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龙头带头作用,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化,拓宽了农业的功能和调节作用,推动了城乡统筹,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