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人人网人人”——SNS社交网站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
小类:
社会
简介:
当今社会中,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传播广泛,发展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大学生中,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沉溺和信息利用不当等现象。本课题旨在SNS社交网站环境下具体研究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现况以及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利弊影响,并探讨解决方法与对策。
详细介绍:
当今社会中,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传播广泛,发展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对于在校大学生,人人网在为其提供巨大信息交互平台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正确运用SNS社交网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课题正是从这一严峻的社会现象出发,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人人网使用状况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站环境下的媒介素养,力求从心理和传播角度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生活造成独特影响的原因,并最终提出如何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涉及到心理、传播、统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个案研究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分析等多种手段,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人人网盛行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其中值得肯定之处将分析其合理性;对于其中有待改进之处寻找可能的引导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对当下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起到切实的指导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以大学生对国内社交网站巨头“人人网”的使用状况为切入点,在发展历史、社会影响等背景下,从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学科领域的角度配以统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分析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独特影响。研究过程运用实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其中值得肯定之处将分析其合理性;对于其中有待改进之处寻找可能的引导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媒介素养”概念属舶来品。社交网站的发展引发人际交往的巨大变革,这与使用者的媒介素养联系紧密。 本课将秉承学术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从小切入口对社交网站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调查过程运用实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涉及心理、传播、统计等专业知识。 本课题着重从大学生个体出发,从微观角度上研究社交网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状态等方面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并结合媒介素养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人人网”为例研究在社交网站风靡的环境下上海大学生的媒介素质。通过对上海大学生人人网使用情况,探讨以人人网为例的社交网站在上海大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质,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题对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的社交方式进行研究,帮助把握学生对社交网站使用的心理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对实际大学生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90年代以来,它随着“六度分隔”理论的提出和Web2.0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应运而生,并发展迅猛。目前,中国应用SNS社交网站最典型的群体是大学生群体,而人人网(原名校内网)属于国内校园SNS中发展势头最迅猛、注册用户数最巨大的一类。SNS已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积极改变与消极威胁,除了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沉溺网络、信息利用不当等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媒介素养因其强调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的功能,近年来引起了教育者越来越大的重视。 本课题将以国内SNS社交网站的领军人物“人人网”为例,在上海大学生的范围内具体研究上海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下的媒介素养现状,从心理和传播角度分析实质原因,挖掘现象背后的利处与弊处。研究将应用个案研究法、小样本调查问卷法、实证分析法,深层次、多角度展开。本文对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站、完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等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1] 赵曙光.“自”媒体与网络社区营销的商业价值[J].传媒观察, 2006,(10). [2] 谢利霞.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新闻学, 2006. [3] 臧海群:《媒介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传播研究网 [4] Tapio Vavis:“Approaches to media literacy and elearning”,European Commission Workshop“ Image Education and Media Literacy.” [5] [6] Skills &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 by Elizabeth Thoman from Center of Media Literacy of USA [7] 邱沛篁,蒋晓丽,吴建,媒介素质教育论集[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8] 黄峥.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内涵新探[J].今传媒, 2010,(10). [9] 《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中心, [10] 石笑寒.思想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C].引路青春 助航成长——第六届上海高校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选.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SNS相关研究: SNS相关研究的方法总体以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内容分析为主: 第一,以文献分析法为主,注重理论研究。以熊向群(2006)、杜迈南、何姗、焦宝(2007)等人的文章为代表,他们在相关文献中提到SNS在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使两种环境得到对应。 第二,以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为主的研究,注重实证研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对新兴的SNS网络社交新宠“校内网”的大学生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显示我国校园SNS受众的一般特征,获得我国校园SNS受众的社会结构特征、媒介接触情况、媒介使用偏好和媒介使用满意程度相关信息。 第三,以内容分析法为主,对人人网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校内网的人际传播主体传播情景以及传播中时间因素的分析,说明SNS下的人际传播特点,即为借助网络特定情境对现实人际交往情景的还原和再现,并非完全处于虚拟环境。并针对对校内网的基本构成模块,结合传播学的基本功能学说,分析论证SNS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 2. 媒介素养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媒介素养基础理论研究体系。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在20 世纪30 年代由英国学者欧•奥尔特曼和马•切默斯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一书中提出。自“媒介素养”作为舶来品引入国内后,中国学者多从外国学者所给的概念进行梳理。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1992年)、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都给媒介素养做出过较为权威的定义(在加拿大,学术界往往把媒介素养等同于媒介素养教育)。其后,张开(中国传媒大学)、谢金文、张志安(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沈国麟、张冠文、于健都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和范畴进行过自己的阐释和分类。例如,有些观点从媒介素养定义出发将媒介素养内涵进行细分区分了传者素养、受者素养、媒介素养、媒体素养等概念。 近年来,在媒介素养概念确定、媒介素养内涵、媒介素养教育定义、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式等领域,国内外学者也有新的研究成果呈现。 我们这次研究从大学生本身入手,探析大学生在SNS社交网站下的媒介素养,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为以后提出一定的研究价值。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