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何为良师,基于师生心中理想教师模式模式比较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研究采取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相结合,分别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试图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应对措施。
详细介绍: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引进西方教师评教系统,并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制定各自评教方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在21世纪初引进并推广了类似的评教系统,然而,对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系统一直存在广泛争议。基于评教体系发展的现状,我们联想到了大学中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对大学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是否有不同的期望。由于双方不同的利益考虑,我们认为两群体对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期望应该有一定差异。 研究采取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相结合,分别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试图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利用学校现有学生评价十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现行评价指标的看法,并结合师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模式,对学生评价指标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通过调研获取的信息,发现在总体上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模式并无大的差异,但是在学生内部以学科、年级作为划分标准后,在教师内部以学科、教龄、职称等作为划分标准后,其对教师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调研数据反映出我校学生和教师普遍不注重科研成效、不注重创新意识等。调研结果也表明学校的学生评价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指标不完善、各指标权重差异、评教过程存在许多影响因素等,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都在本文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借此文为同学们解释关于大学理想教师、学生评教指标的一些困惑,并为学校相关部门的教学评估工作献计献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了解师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并解释差异及提出措施。同时,了解师生对现行评价指标的看法。 基本思路:根据角色期望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提出研究的假设。师生作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将对于大学教师这一角色有着不同的期望,这种角色期望的差异来源于教师和学生对于自身最大利益的追逐。此外,学校现行的学生评价系统中十大指标的权重并未完全考虑到学生、教师双方的意见,其权重本身存在这不合理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假设,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对回收问卷进行效度、信度检验。 先进性: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对大学教师提出的不同期望。此外,本次研究也关注到大学教师在面对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方压力时,对自身角色的期望。 独特性: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群体出发,比较双方对于理想教师的看法,并结合学校的学生评教十大指标进行调研,能够为此学生评教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以大学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看法为切入,联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行的教师评教体系,根据师生心中理想教师模式比较的结果,对大学评教体系进行深入反思,并对学校政策改进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推进大学评教体系更好地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品摘要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引进评教系统,并制定各自评教方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在21世纪初引进并推广了类似的评教系统,然而,对这一系统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研究采取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相结合,分别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试图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利用学校现有学生评价十大指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现行评价指标的看法。 本文通过调研获取的信息,发现在总体上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模式并无大的差异,但是在学生内部以学科、年级作为划分标准后,在教师内部以学科、教龄、职称等作为划分标准后,其对教师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调研数据反映出我校学生和教师普遍不注重科研成效、不注重创新意识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潘泽南,《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五大目素”》,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2月 [2] 汪金龙,《大学面临的职责: 造就创新型教师》,煤炭高等教育,2001 年3 月 [3] 王有年,《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创新发展之路—加拿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6月 [4] 焦丽梅 高秀芝,《大学教师创新促进型角色意识的建构》,辽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5] 曹爱华,《大学教师科研激励制度的前提假设探析》,高教探索,2007年第四期 [6] 张蕾,《高等学校教师角色的演变与类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27卷增1期 [7] 李长波,《基于角色理论的研究型大学教师结构研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3卷第3期 [8] 孟凤芹,《大学职能演进视角下的教学科研关系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8月 [9] 孙芸 王济奎 孙伟民,《论创新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创新》,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第12卷第2期 [10] 王全林,《知识人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教师角色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19卷第19期 [11] 张晓芬 肖利 孟祥东,《论现代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12] 赵颂梅 丁国钰,《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3期 [13] 陈国海,《广外大学生评教表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6月第28卷第二期 [14] 周宗诚,《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论》,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9月 [15] 焦丽梅 高秀芝,《大学教师创新促进型角色意识的建构》,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6] 孙振红,《创新教育与高校教师角色调整》,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月 [17] 张宇慧,《大学教师角色行为的社会学释义》,民族教育研究,2008 年第4 期 [18] 陈国海,《中国大学学生评价系统的稳定性和相关性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5月 [29] 陈国海,《中国高校教学评估的走向初探》,高教探索,2005年6月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这一课题已经存在相当多的研究,且普遍认为大学教师社会角色就是研究者、教育者、知识分子三者的统一体。这些研究为理想大学教师模型提供了系统的基本的参考标准。此外,针对高校的学生评教系统也存在较多的研究,主要包括评教系统自身的科学合理性和评教系统的实用性。总的来说,学术界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大学教师的角色期望 目前许多针对大学教师角色期望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观角度对大学教师进行角色分析,或是从教师和学生单方面分析探讨大学教师的理想模式。此外,有部分研究对于大学教师的期望分析是建立在教学语境下,尤其是英语教学语境中大学教师的角色期望。 虽然,现行研究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望存在较多分析,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笼统地分析社会对教师的普遍期望,并没有对不同的社会人群及不同的教师类型进行区分。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对理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群体在面对社会、学校和学生压力时,对自身的期望却被许多对大学教师角色期望研究所忽略。 2、学生评教系统 在众多的评教系统研究中,尤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陈教授的研究全面深入。该研究主要从学生评教系统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评教的因素等方面入手,研究现行评教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对评价系统指标的制定依据和所占权重的合理性等方面关注得较少。另外,部分关于学生评教系统的研究则是从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的角度分析评价系统的建立。这些研究都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对于评教系统的相关观点。作为与评教系统关系最密切的两大群体,他们对于评教系统的看法却是最为重要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