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让失地农民幸福: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南京大学城城区的调查与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现今,在物质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即对生活整体“幸福感”的追求。而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因为其特殊性而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调查报告研究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分析他们目前的幸福水平,渴求从中寻找提升他们幸福感水平的路径,以期能够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尽绵薄之力。
详细介绍: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运而生,而南京大学城多在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本文以该地区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信度、效度检验,然后通过构建幸福感函数模型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工作情况,个人收入,业余生活等因素对幸福感影响显著;接着又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现状,发现大学城失地农民幸福感综合得分为3.46,处于基本满意层次;借助象限分析图发现提升该群体幸福感的最佳途径是改善社会保障和促进个人发展;最后本文从提高大学城失地农民幸福感这一视角出发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并给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1. 确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标准,加强补偿基金监管。2.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3.针对失地农民的群体特征,开辟多种就业渠道。4.搞好留地安置工作,给与失地农民房屋产权。5.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学习与培训。6.设立“过渡期”,引导失地农民早日市民化。7. 发展和提升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丰富其业余生活。8.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紧抓养老、医疗两大块。9.加强立法建设,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作品图片

  • 让失地农民幸福: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南京大学城城区的调查与分析
  • 让失地农民幸福: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南京大学城城区的调查与分析
  • 让失地农民幸福: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南京大学城城区的调查与分析
  • 让失地农民幸福: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南京大学城城区的调查与分析
  • 让失地农民幸福: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南京大学城城区的调查与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现今,在物质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幸福感”的追求。而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他们因其特殊性而广受到社会关注。本报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因素,分析他们目前的幸福水平,渴求寻找提升他们幸福感水平的路径。 基本思路:本报告研究影响失地农民幸福感因素,分析他们目前的幸福水平,希望寻找提升他们幸福感的路径,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幸福感是模糊性概念,无法定量研究,本文综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回归分析法,得出了科学严谨的结论。 先进性:2011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民众的福祉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本作品以幸福为主题开始了对失地农民的调查研究,致力于能更好得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 独特之处:在幸福感研究方面,多以在职人员,城市居民为对象,很少涉及失地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 此研究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伴随城市化的不断快速发展,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而他们的幸福感程度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紧密联系。本文以南京大学城城区的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经过技术手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了失地农民现今的生存状态。并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本调查研究能帮助政府和民众对失地农民这一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提高有直接作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尽一份力。

作品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以特殊群体身份应运而生,南京大学城地处南京郊区,失地农民较为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本文以该地区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首先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信度、效度检验,然后构建幸福感函数模型对失地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工作情况,个人收入,业余生活等因素对幸福感影响显著;接着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失地农民的幸福感现状,发现大学城失地农民幸福感综合得分为3.46,处于基本满意层次;并借助象限分析图发现提升该群体幸福感的最佳途径是改善社会保障和促进个人发展;最后本文从提高大学城失地农民幸福感这一视角提出问题和思考,并给出对策建议:1. 确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标准,加强补偿基金监管。2.立足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3.针对失地农民的群体特征,开辟多种就业渠道。4.搞好留地安置工作,给与失地农民房屋产权。5.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学习与培训。6.设立“过渡期”,引导失地农民市民化。7. 发展和提升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丰富其业余生活。8.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紧抓养老、医疗。9.加强立法建设,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在校“挑战杯”第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参考文献

[1]齐湘辉,华春雨,余晓洁 .中国在“奔跑”中找寻民生幸福[EB/OL]新华网 2011-03-05. [2]美国智库欧亚集团分析师达明•马 《中国GDP新战略:让人民幸福》[N].《参考消息》, 2011.3.2,第19009期. [3]失地农民.[EB/OL]. 1555581.htm. [4]李文,李芸.中国农村贫困若干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周兴,王芳.中国城市与农村基尼系数变动的分解研究[J].经济科学,2010(1). [6]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 8(4) . [8]Diener E., Fujita F., Resources, 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 5) . [9]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08) . [10]田国强,杨立岩. 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J]. 经济研究, 2006,(11) .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的幸福感研究起步较早,大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兴起,通过多年研究,已获得一定成果,主要有社会比较理论模型、目标价值理论模型和期望值理论模型。(1)社会比较理论模型认为,人们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提升或者降低幸福感。倘若人们感觉比过去或他人生活得更好,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否则相反。一般而言, 向上比较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而向下比较会提高幸福感。(2)目标价值理论模型和期望值理论模型。其中目标价值理论认为,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目标和价值观是存在差异的, 当一个人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形式来追求目标, 并达到可行程度时, 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3)期望值理论模型认为,期望值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期望值过高将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 而期望值过低则会使人厌烦。 在国内,由于东西方的地理,文化,等差异,不可能照搬西方现成理论,需要国内研究人员依照本国实际进行研究邢占军教授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十个次级指标构成的我国民众幸福感指数指标体系。这十项指标通过一套由40个项目组成的《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量表》来测量的。奚恺元教授则同《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中国10大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进行直接测量,证明: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对幸福的促进作用递减的;人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 例如健康、人际关系等。田国强教授则通过建立规范的经济理论模型,研究幸福-收入悖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即存在一个与非物质初始禀赋正相关的临界收入水平,当收入尚未达到这个临界水平之前, 增加收入能够提高社会的幸福感;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个临界收入水平, 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总体幸福水平,导致帕累托无效配置。 对于失地农民幸福感的研究,相对不多。比较贴近的便是叶继红教授在07年发表的《南京城郊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与思考》一文,他发现失地农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对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感到不满意,收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满意度的最关键因素,同时,失地农民对社交和休闲等高级需要不敏感。面对这些问题,叶继红认为需要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率,提升他们的需求层次,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以改变征地对其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