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淮河文化资源价值及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以蚌埠双墩文化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对双墩文化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较全面分析,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案例对双墩文化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考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相关软件建立经济模型,这在文化利用研究上是很少见的,对双墩文化而言尚属于首次。开发双墩文化要发挥淮河文化资源的集聚优势,加深文化的利用程度,加强文化间的关联度,开发系统的附带产品,在蚌埠迎来 “高铁时代”的契机中,对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和改善城市形象有着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本文发现我国在研究文化利用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考虑的面较窄,依此为突破口,以蚌埠双墩文化为例全面分析了文化的价值,分为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两大类,对双墩文化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中也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随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并结合调查数据对双墩文化的利用现状进行的考察。论文最后就开发双墩文化提出的一些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以双墩文化为例对淮河文化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解,找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扩展双墩文化甚至淮河文化开发思路,为优化蚌埠经济结构、促进蚌埠城市经济良性发展献言献策。我们将双墩文化的利用价值分为社会与经济价值,论证了双墩文化的利用价值,以此为依据对双墩文化利用现状进行考察,同时还用河姆渡文化案例进行了比较。最后,我们根据双墩文化特殊性给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开发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科学性较好。资料和数据真实可靠,运用经济学、地理旅游学等原理,并结合案例分析、模型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 2)技术性较强。运用经济学原理和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建立经济模型,这在文化利用研究上是很少见的,就目前来看,对双墩文化采用经济学原理去研究尚属于首次。 3)针对性较强。以单个双墩文化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出的开发意见很切合实际,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丰富了文化利用现状方面的理论研究。在经济价值分析中我们得出开发相关的附带产品是开发双墩文化此类文化的必要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开发意见。整合淮河文化资源优势是开发淮河文化的趋势,发挥文化资源的集聚优势不仅可以加大蚌埠文化旅游业的吸引力,而且可以加深文化的利用深度,也是开发双墩文化的必要措施。在蚌埠已经迎来了“高铁时代”的契机中,对于发展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改善城市形象有着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双墩文化作为淮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双墩文化的利用价值可分为社会与经济价值两大部分,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我们结合经济模型和案例分析了双墩文化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对双墩文化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事实上双墩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同时就开发双墩文化的战略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思考,给出了一些开发意见,包括开发附带产品,大力发展淮河文化体验式创意旅游产业,努力实现高铁与文化时代的同步跨越。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挑战杯”合肥锻压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Clare A Gunn. Tourism Planning[M].New York: Crane,Russak,1979 [3]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馆 编著.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蚌埠. 科学出版社,2008 [4] 钟笑寒,主编.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李东华.文化产品价值分析[J].科技广场,2006(6) [7] 安徽省蚌埠市旅游局.60年•蚌埠旅游事业发展综述[J].中安旅游网,2009(10) [8] 秦霖,邱菀华.文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2) [9] 洪波. 安徽蚌埠双墩文化印证中国人土生土长 非迁移者[J].国际在线,2006(11) [10] 许丽君,江可申.作为旅游资源的西夏历史文化利用现状及其类型特征[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1] 徐大立.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刻画符号简述[J].中原文物,2008(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探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始于伯明翰学派,其代表人物有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Jams)、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等,其研究路径是对文化产品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探讨,对文化产业的符号生产机制和生产原则进行研究。以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理查德•E•凯夫斯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一般经济理论研究,试图建立文化经济和创意经济的一般性研究框架。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开发的区域性研究,集中在研究城市的创意产业上。 国内对区域文化研究的成果颇多,张保权(2006)等探讨了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秦霖等(2005)通过分析文化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指出文化产品的价格是由效用、成本、供求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杨利美等(2004)、任玉平(2008)等分别从成本和效益方面对文化资源进行了定量的评估。刘洁(2009)指出文化与创意的元素,为旅游开拓了新的空间,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夏小莉(2010)认为民族文化应该通过创新的开发方式,可以使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重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多数研究集中在如何开发利用上。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在文化利用现状上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目前没有形成系统,大多数在考察一种文化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主要是考虑它的经济价值方面,主要指标有景点的门票价格、旅游人数等,显得不是很充分,考虑的面较窄。从经济学角度切入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某一民族文化利用现状的研究十分鲜见,本论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双墩文化的利用潜力、利用现状、开发模式等进行全面的介绍与分析。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区域民族文化在利用现状方面的理论。就目前对双墩文化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是对双墩文化考古价值的研究,对开发利用的研究少,朱峰(2010)就如何开发双墩文化进行了研究,但不够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双墩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先对双墩文化的价值进行论证,分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给出衡量标准。然后结合实际调研数据来考察双墩文化的利用现状,并与同类文化的开发利用进行案例比较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