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有效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编的《自我决定能力量表》,对上过“积极心理学健康课”、“传统心理健康课”和“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各147名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进行测量对比。
详细介绍: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有效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编的《自我决定能力量表》,对上过“积极心理学健康课”、“传统心理健康课”和“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各147名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进行测量对比。结果显示:①上过“积极心理学健康课”的学生比只上过“传统心理健康课” 的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显著提高;②上过“传统心理健康课”的学生比“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显著提高。因此,积极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能显著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它应是是艺术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领域内的蓬勃发展,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类的选修课程。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课堂讲授等方式给予疏导或解决,其本质仍然延续以往消极心理学的人性观,忽视学生内在优秀品质的提高,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因此,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人们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社会和个人生活。这正是艺术类院校培养学生的应有之义。

作品图片

  • 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特殊的个性特征,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这一群体的教育和指导,所以实施起来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也大打折扣,并显现出许多弊端。所以,构建一套适用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激励学生挖掘潜能、自主管理,其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潜能式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积极动机的研究对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自我决定能力是积极动机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国内关于自我决定能力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和量表的初步编制,还没有关于自我决定能力的实验性研究。本文所采用的自编量表均已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并且,以自我决定能力为切入点,能够很好地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因势利导的开展教育工作,从而解决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难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这一群体的教育和指导,所以实施起来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也大打折扣,并显现出许多弊端。所以,构建一套适用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激励学生挖掘潜能、自主管理,其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以自我决定能力为切入点,能够很好地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因势利导的开展教育工作,从而解决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难题。

作品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有效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编的《自我决定能力量表》,对上过“积极心理学健康课”、“传统心理健康课”和“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各147名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进行测量对比。结果显示:①上过“积极心理学健康课”的学生比只上过“传统心理健康课” 的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显著提高;②上过“传统心理健康课”的学生比“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显著提高。因此,积极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能显著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它应是是艺术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川. 艺术类大学生“激发潜质教育模式”探析[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 冯立婷.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情绪调节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2) 【3】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5 【4】 Seligman, M. (1998). Positive social scienc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onitor, 29, 4.

调查方式

采用自编的《自我决定能力量表》,对上过“积极心理学健康课”、“传统心理健康课”和“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各147名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进行测量对比。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国外,有关自我决定能力的研究涉及人类的基本需求、幸福感、自我调控、自我和自尊、目标和价值感、动机倾向、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教育、卫生保健、环境、宗教、政治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对自我决定能力的研究也带动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许多新发现。例如,外部奖赏会削弱内部动机;赞扬、反馈、竟争和其它外部事件对内在动机所激发的行为有功能性的影响;区分了外部规则内化的不同类型;区分了自主性和受控性;明确了影响心理动力的决定性因素;物质主义和外部生活目标不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等等( Ryan & Deci,2004)。 目前国内有关自我决定能力的研究较少,但对自我决定理论的关注却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国外的最新理论研究结果介绍到国内,同时也展开了一些探索性研究,这包括:不同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与心理特质的关系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