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调查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调研组以派潭镇小楼镇为重点案例,剖析增城市绿道建设现状。其中,利用“满意度重要性”指标向绿道使用者、管理者进行科学调查,有重点的评估现阶段增城绿道建设情况。另外,本着更好的推动绿道建设,为增城乃至各地更好的建设绿道为目的,调研组针对“满意度重要性指标”调研结果提出有效的、科学的建议。
详细介绍:
一、 透视背景知识 (一) 国内外绿道现状简介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的景观轴线和公园道,正式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绿道,全称绿色通道,是指实现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生态、休闲、美观及其他用途的多目标线性土地网络。 国外的绿道研究和建设主要围绕绿道沿线的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视觉美学设计方面进行开展。同时,综合考虑绿道的综合性建设、使用格局与使用者体验和实施、管理与政策等影响因素。 目前,珠三角城市已经在局部地区开展了不同程度地绿道建设探索。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发布的《珠三角绿道网规划设计技术指引》提出,广东拟在三年内建设六条总长约1690公里的区域观光休闲“绿色道路”。 现今,中国的绿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缺乏充分民间参与和投入;政府官员很难树立正确的规划观念;缺乏对绿道的充分认识。目前,绿道建设面临着最大的“软件”问题——绿道的规划设计容易缺乏新意、缺乏特色、缺乏远见,导致难以建成绿道精品。 (二) 增城绿道建设现状简介 作为广东省绿道建设的先锋模范,增城绿道网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对其他地区绿道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增城已初步建成绿道旅游网包括200公里的自驾车绿道、250公里的自行车绿道和50公里的增江画廊水上绿道三大绿道。整体的绿道建设体现了增城绿道建设的“五化”和“四道并举”的规划建设特色。“五化”,指生态化、人性化、产业化、市场化、效益化;“四道并举”,则指发展绿色经济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致富之道。 目前,增城采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进行绿道的经营管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各镇、村自主经营或者外包经营。在全球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趋势下,增城旅游部门对绿道的建设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增城绿道建设也遇到了如耗资大、见效慢、使用率低、缺乏专业知识、缺乏正确的规划观念等瓶颈。因此,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增城绿道建设中具有潜力的路段——小楼和派潭路段——进行调研分析,希望能够明确该路段现存问题,并为相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 样本分析及测量工具 (一) 样本选定 1、预试样本 预试样本主要用来对问卷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问卷做出必要的修订,进而制定出正式调查问卷。本研究的预试主要是针对居民、管理人员、游客“一对一”进行小样本采访。 2、正式样本 选取增城派潭镇和小楼镇的居民、绿道游客及旅游景点管理人员作为对象,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调研。“增城绿道建设满意度/重要性调查”问卷最终填写并回收得135份,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94.81%。 3、抽样方式 采取随机抽样、重点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对于居民群体,根据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的村庄数目等概率分配各村庄的样本比例,再到各个村庄随机抽取样本;对于管理群体,采用重点抽样方式,由于各个地区的绿道都有相应旅游公司在管理,为此我们分别在两地选取了当地典型的管理公司进行调查,如仙源旅游有限公司、江坳综合服务区、白水寨经营管理处以及心飞扬自行车租赁点等;对于游客群体,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小楼人家路段与白水寨分景区路段分别分配50%样本比例,以绿道上自行车游客为对象随机调研。 (二) 测量工具 影响增城绿道建设及推广的因素有很多,而各个因素对增城绿道建设及推广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我们采用满意度因果模型及具体四个具体指标进行自行车绿道建设满意度调研,即建设成效、维护成效、宣传成效和功能建设成效。 结合不同调研对象设计不同主观题,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访谈调研方法,最终用一般描述统计方法、满意度指数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重要性-绩效”模型的交叉分析方法处理数据。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和EXCEL进行录入与分析。 三、 数据分析 收集完数据,通过剔除无效问卷,录入数据,数据清洗,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群体的一般性描述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指数分析以及差异性方差进行分析 (一) 满意度指数方法 满意度指数以各项指标重要性分值为权重,乘以对应满意度分值,得出各指标的满意度指数,进而加总得出群体总体满意度指数。具体计算如下:设各项目满意度分值均值为 ,重要性分值均值为 ,满意度指数 ,则所有调查对象整体满意度指数 (二) 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将观测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两部分,用数学形式表述为:SST=SSA+SSE。通过比较观测变量总离差平方和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推断控制变量是否给观测变量带来了显著影响。 (三) “重要性—绩效”模型引进及深度分析 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自行车绿道建设满意度是调查对象从绿道建设者提供的建设现状和服务中获得的感受与期望比较的结果。各群体满意度受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各个因素对绿道建设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重要性—绩效”分析模型是一种一种偏于定性研究的诊断模型,也被称为重要因素推导模型,它列出绿道建设各种成效的主要指标,每个指标都有重要性和绿道建设在该指标上的绩效这样两个属性。通过分析各项因素的重要程度及目前绿道建设者在该指标上的表现,对影响调研对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归类。 由于不同群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对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我们引进目前相当完善的“重要性—绩效”IPA模型。其中,以各指标重要性得分为横轴,满意度得分为纵轴,以两者得分均值分别作为分界线,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所有指标按得分情况分为四类,即优势区(重要又满意)、维持区(满意不重要)、机会区(不满意不重要)及修补区(重要不满意)。 优势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代表对调研群体来说是重要的,属于关键性因素,目前满意度评价较高,需保持并发扬这些优点;修补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代表对调研群体来说是重要的,但当前绿道建设在这些方面的成效比较差,满意度评价较低,需要重点修补、改进;机会区:指标分布在这些区域时,代表着这部分工作对调研群体不是最重要的,而满意度评价也较低,不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由于调研群体不太重视这些因素,绿道建设者资源紧张时可忽略这些因素,但在这儿也可以挖掘出提升满意度的机会点;维持区:满意度评价是较高的,但对调研对象来说属于次要优势(也称锦上添花因素)。通过该分析模型,可对绿道建设成效目前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诊断,寻找绿道建设各个项目的优势与,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实施、改进和调整的措施。 1、居民群体“重要性-绩效”模型 优势区(重要又满意): “花树搭配”、“绿道宣传”、“绿道维护”都落在优势区域,说明这些项目不仅本地居民重视程度较高,而且当地市政、经营管理公司在这三方面的工作比较完善,本地居民比较满意。 维持区(满意不重要): “乡村和谐”和“乡村经济”落在这个区域,这说明当地居民对于绿道发挥这两个作用的期望不高,但是目前绿道对本地的“乡村和谐”和“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明显效果。 机会区(不满意不重要): “节约农民运输成本”方面属于这个区域,这说明目前对于穿梭在农田、果园的绿道对节约农民的运输时间和成本的作用不大,但在这里可以挖掘出提升满意度的机会点。 修补区(重要不满意):从问卷的整理可以看出当地居民认为“法规建设”、“保卫措施”比较关键,但是市政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效果并不明显。 2、管理群体“重要性—绩效”模型 优势区(重要又满意): “乡村和谐”、“绿道宣传”、“ 乡村经济”都落在优势区域,说明这些项目不仅本地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较高,而且绿道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本地管理人员对现在的状况比较满意。 维持区(满意不重要): “花树搭配”落在这个区域,这说明本地管理人员对于绿道的绿化搭配问题期望相对较低,目前绿道的绿化情况比较到位,本地的管理人员对现在的状况比较满意。 机会区(不满意不重要): “节约农民运输成本”及“保卫措施”出于该区域。说明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目前对于穿梭在农田、果园的绿道并不发挥农民节约运输成本的作用;同时,由于民风淳朴,居民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性高,不用太注重于这两方面的建设。目前这两者的状况也未达到管理人员的认可。 修补区(重要不满意): “绿道维护”、“法规建设”比较重要却做得不够。管理人员认为绿道修建本来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绿道的经营管理,同时要做好绿道维护,确保绿道质量。市政需要出台一些明文法规,规范自行车绿道的管理和维护。在维护方面则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目前环卫清洁、植物修剪的频率低,容易出现影响绿道形象的环卫问题、植物杂乱问题,有效的监管可以提高这两方面的服务质量。 3、游客群体“重要性—绩效”模型 优势区(重要又满意): “绿道绿化”、 “绿道维护”落在优势区域,是游客认为比较重要并且管理人员做得好的方面。 维持区(满意不重要): “法规建设”、“乡村和谐”、“乡村经济”和“花树搭配”落在这个区域,这说明游客对于这四方面的期望不高,特别是“乡村和谐”方面,满意但不重要最为显著。 机会区(不满意不重要): “保卫措施”和“配套设施”对游客而言不是很重要,虽然满意度评价较低,但这不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 修补区(重要不满意):游客认为 “绿道宣传”以及“基本设施”比较关键但做得不够完善。他们认为绿道的修建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缺少相关的宣传,来自其他省市的游客对绿道的了解渠道很有限;同时,自行车绿道的基本设施十分重要(例如公共厕所、休息区),但是目前这类设施严重缺失。很明显,游客对这两方面目前的满意度偏低。“绿道宣传”是推广绿道的主要形式,绿道“基本设施”能够有效保障绿道游客自身利益。这两者对于增城绿道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充足有效的宣传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完善的配设施和基本设施能够留住游客。 四、 结论及建议 (一)不足 据调研小组调查发现,目前自行车绿道的规划建设明显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可以作为其他城市建设绿道借鉴参考资料。 第一,在整体规划选址方面,自行车绿道在线路环绕方面考虑的因素还不够。 第二,配套保护、卫生、导向设施不足,存在安全隐患与不便。 第三,绿道的经营缺乏管理、整体形象下降、环卫保护不足。 第四,安全保卫措施不足。绿道缺乏足额的巡逻人员以及电子眼,某些路道完全没有巡逻队伍或电子眼监控。 第五,绿道缺乏规范化管理。由于部分自行车绿道是由村道改造而来,而之前的村道没有任何法规限制车辆的行驶,所以机动车在自行车绿道行驶的情况比较普遍,不仅危害了游客的安全也加快了绿道的损耗。 第六,绿道的建设存在扰民现象。 第七,关于自行车的租赁不够合理和规范。 (二)建议 第一,以生态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为特色。 第二,绿道维护与管理应抓住重点,尽可能减小建设者与居民、游客在绿道维护各方面指标“重要性”上的认识差距,从而使建设和维护投入更为合理,更有成效。例如加强自行车绿道环卫管理和增加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绿道的推广一方面要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现代人对绿色、健康、休闲消费的需求。 第四,绿道的综合性建设,要引导第三产业,同时也要依靠第三产业。

作品图片

  • 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调查为例
  • 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调查为例
  • 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调查为例
  • 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调查为例
  • 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调查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分析自行车绿道建设优势与不足,满足广大居民需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三阶段七步骤: 1、前期准备(提出问题,文献研究):通过访谈和文献法了解当地绿道建设绩效; 2、项目执行(方案设计,实施调研,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制定方案,预调,正式调研,分析不同群体满意度指数差异,引进“重要性—绩效”模型区分各群体对不同建设项目轻重缓急的认知,总结现状; 3、后期反馈:向政府提交成果并获取反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充分研究国内外绿道建设案例,积累绿道建设理论基础;基于对增城绿道资源的研究,以派潭与小楼为重点案例深入考察绿道建设现状,提出宝贵意见。 先进与独特之处: 1、课题新鲜富有意义,符合科学发展观; 2、思路清晰,符合科学调研流程; 3、方法独特有效,采用基于满意度指数的“重要性-绩效”模型研究方法,区分绿道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 4、资料丰厚,从政府获得绿道建设的第一手资料,符合实际。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调研以建立增城绿道品牌效应为目标,了解并寻找推广方案,让“以绿道推动绿色经济”模式得到更好、更充分的推广。本调研队伍以走在广东前列的增城市派潭镇与小楼镇绿道建设为例,进行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绿道的建设现状和当前绿道建设取得的“满意度”成效,以提高绿道建设水平,为其他自行车绿道建设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意见。进而达到以生态网络作规划,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个功能的水平。

作品摘要

结合本次调研居民、游客、管理人员这三大群体对自行车绿道建设在建设、维护、宣传、功能成效这四个指标“重要性-绩效”的认知,在建设方面,绿道建设者应该先了解各群体对绿道建设的“重要性”指标主要是什么。目前管理人员容易因急切追求功能成效而忽略生态因素,也容易因追求宣传成效而忽视实质建设,而居民更注重维护成效,游客更注重建设和宣传成效,可见基于生态因素以及使用群体的需求来建设绿道的重要性。在维护方面,政府应及时了解绿道的变化情况,同时要让建设者明确维护责任,也可以调查绿道使用群体的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维护,不断提高“满意度”指数。在宣传方面,要结合当地著名旅游景点,通过结合当地节日等特色活动开展、引导休闲健康消费。最后,在功能建设方面,应更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通过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校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朱强,刘海龙.绿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城市问题,2006(5):11-16. [2] 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 [3] 何海宁,郭海燕. 绿道规划:最大的困难是官员,最大的问题是土地[N].南方周末,2010-2-4(C16) [4] 张云彬,吴人韦.欧洲绿道建设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8) [5] 张文雄,陈焱欢.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3%[N].增城日报2010-1-6(1) [6] 希尔,布赖尔立,麦克杜格儿.怎样测评客户满意度(第二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 韦柑璐.“低碳旅游”受高度关注 增城绿道发展受游客青睐[N].信息时报,2010-4-16(C6) [8] 古国真. 千余公里绿道让您走遍珠三角[N].深圳新闻网,2010-1-8 [9] 何海宁,郭海燕. 绿道规划:最大的困难是官员,最大的问题是土地[N].南方周末,2010-2-4(C16) [10] 增城绿道[Z].国民旅游休闲网 2010-4-23

调查方式

主要包括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文件和集体组织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环保运动蓬勃开展,并形成了3个绿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学者。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美国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首次定义了绿道。随后,Ahern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并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学术会议及论文。 相较之下,国内绿道研究和建设起步比较晚,国内的绿道实践主要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国内关于绿道的研究多数属于国外概念的引进,少量的研究探讨了绿道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谭少华和赵万民的《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张文和范文捷的《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及其功能》等。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有关绿道的探索,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上都充分地说明,国内外绿道规划建设与实践已占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大处作理论上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专门实证研究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现状。本文将从自行车绿道建设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及切入,并且进行自行车绿道建设“重要性—绩效”实证研究。以建立增城绿道品牌效应为目标,本调研分析当前绿道建设所取得的“满意度”成效,了解并寻找新的推广方案,为其他地区自行车绿道的建设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意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