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创业点亮人生——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通过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收入问题,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本调研报告通过采用典型个案分析法及统计性描述分析法,对农村劳动力创业者的的个体特征、创业行为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归纳总结出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6种主要模式。此外,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政策建议。
- 详细介绍: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村劳动力通过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收入问题,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本调研报告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主要模式,挖掘影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决定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政策建议。本调研报告将按照以下思路撰写:(1)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文献回顾;(2)采用典型个案分析法,对调研过程中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创业个案进行描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主要模式;(3)对浙江省农村居民中自主创业者的个体属性、家庭背景、创业行为等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4)通过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出我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特征、形式及主要影响因素;(5)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激励农村居民自主创业的政策建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基于900户浙江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我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1)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文献回顾;(2)典型个描述分析,并归纳我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主要模式;(3)对浙江省农村居民中自主创业者的个体属性、家庭背景、创业行为等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4)归纳总结出我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特征、形式及主要影响因素;(5)提出促进激励农村居民自主创业的政策建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先进性、独特性:作者从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视角出发,研究农村如何自我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边际生产性。通过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不仅能改善农民自身的生活水平,还能带动一方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自主创业是农民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精彩人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2)科学性:一是数据可靠。本文数据采用作者亲身参与调研搜集的农户数据;二是方法科学,将统计分析方法与典型个案方法相结合。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浙江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我省强调“创新强省,创业富民”的背景下,分析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现状及主要模式,探讨影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决定因素及机理,并紧密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路径、对策,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通过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收入问题,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本调研报告通过采用典型个案分析法及统计性描述分析法,对农村劳动力创业者的的个体特征、创业行为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归纳总结出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6种主要模式。此外,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政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John S.Earle、Zuzana Sakova.Business start-ups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 Evidence on the character of self-employment from transition economies[J].Labor Economics,2000, Vol.7: pp.575-601. 2、崔传义. 进入 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pp.40-43。崔萌.对农民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扬州市5县(市、区)495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J].金融纵横.2010,(4)pp.21-25。 3、郭军盈. 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5) :pp.77-80。 4、乐君杰.中国农村劳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王西玉、崔传义、赵阳. 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7) :pp.100-111。 6、赵西华、周曙东. 农民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江海学刊.2006,(1) :pp.217-22 2。 8、朱明芬. 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3) :pp.26-34。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内外对以我国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自主创业情况研究的较少;其次,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各异、变量选择不同、研究视角纷杂,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研究呈现一种较为混杂的状态。第三,已有研究更多的是表面感性的认识,没有深层次的对影响因素的挖掘及作用机理的分析,并缺少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分析与解释。第四,研究的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相脱离,没有基于研究结论之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政策缺少科学性,有效性。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创业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有: 郭军盈(2006)认为农民创业是这样一个过程,农民依托家庭组织(或者亲戚朋友关系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或者创建新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依托农村,通过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或者从事新的生产活动开展一项新的事业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郭军盈将我国农民创业的形式归纳为资源开发型、自我创业型、集体创业型和打工创业型四种形式。朱明芬(2010)对中国农民创业的定义是:中国农民创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生产新产品、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但是由于中国农民受到身份、制度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其创业的特征又有别于一般的创业。一是部分农民创业者依赖家庭这种非企业化的组织形式,不一定创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是部分农民在农业经营领域,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例如从大田耕作转变为大棚生产),不一定要开展全新的事业;三是农民创业方式可以是个体创业,也可以是家庭成员共同创业,还可以是集体创业。四是农民创业本身内化了创新, 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 农民创业不论是组织创建、 资本投入、结构调整还是价值创造,都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函数” (Schumpeter,1912)。 虽然已有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现状的研究结论有些出路,但是有以下相同点:首先,我国农村劳动力创业主体以有一定文化的男性中青年为主。其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第三,这些企业虽然从事了非农产业,但仍然没有离开农业,兼业经营是一个重要特点。第四,经营形式以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又以个体私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第五,我国农民创业能力总体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