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租车式拼车”新理念——基于上海市的“三位一体”城市拼车模式研究与推广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报告从社会、经济、环境、个人四个方面论证“租车式拼车”在上海推广的可行性,依托于现有的汽车租赁或出租车市场,填补“拼车”的大量需求,避免现有的管理混乱局面。从对目前上海的私家车拼车现状和不来梅“汽车共享”模式的探究出发,阐述二者的利与弊,并由此推出“租车式拼车”的新模式,同时提出了“汽车服务”经济模式、“汽车租赁常态化”出行模式、“汽车租赁班车化”通勤模式、“汽车租赁分区化”组织结构四种全新概念
- 详细介绍:
- 本研究项目基于目前上海市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拥堵状况、私人汽车利用率不高,以及私家车保有量激增带来的与有限的道路资源不相容的问题,从对目前上海的私家车拼车现状和不来梅“汽车共享”模式精髓的探究出发,阐述二者的利与弊,并结合目前的汽车租赁与出租车市场推出了“租车式拼车”的崭新可行的出行方式,其又可细分为“租赁式拼车”以及“出租车拼车”这两个新模式。支撑“租赁式拼车”这一理论框架的是四个概念:“汽车服务”经济模式、“汽车租赁常态化”出行模式、“汽车租赁班车化”通勤模式、“汽车租赁分区化”组织结构;而“出租车拼车”的详细规划则依附于“模拟三平台”、“运行三原则”的建立。同时,我们对“租车式拼车”模式在汽车租赁公司与汽车出租公司的运作提供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并构建了该种模式的分级评估体系以便衡量该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该模式适用性及其推广的研究。并且本项目还提供了将“租车式拼车”与现今国家实行的“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政府公务车改革举措相契合的思路。 总而言之,我们的目的是构建一种类似于目前拼车实践的、依托于汽车租赁或出租车行业的、有保障和可信度的便民出行平台,满足居民的机动化出行需求,同时关注于公务车改革的创新举措。该结论的得出依托于大量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以及文献查阅,同相关领域专家以及部分汽车租赁及出租车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具有科学性和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该项目成果已收到建交委、交港局、规划局等城市管理部门的采纳意见,同时引起部分汽车租赁与出租车公司的兴趣,再调研的过程也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响与支持。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将于近期就项目方案召集多部门商讨有关细则,相信其会给城市的交通发展带来一股崭新的气息。 “汽车服务”经济模式即人们购买汽车的服务,而非汽车产品本身的新型消费理念;“汽车租赁常态化”即将“租车式拼车”作为常态化的出行考虑,为居民提供稳定的出行环境,为城市提供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汽车租赁班车化”即将公交运营的理念移植到“租车式拼车”的模式中,租车公司沿特定线路接送有拼车请求的顾客,并且准时化、收费标准化;“汽车租赁分区化”组织结构即为实现“租车式拼车”而将租赁公司现有的汽车资源按比例投放到不同区域,既增加汽车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保证稳定的汽车供给。以上是针对汽车租赁行业而言的,对于出租车行业则仅体现“汽车服务”的理念与“常态化”的出行方式即可,因为出租车公司自身的运营特点相比汽车租赁公司而言更适合“租车式拼车”的推行。 所谓“三位一体”正是对“租车式拼车”的诠释,“三位”指目前包括私家车“拼车”,不来梅“汽车共享”与出租车与租车出行在内的三种出行方式,我们将三者集合为密不可分的有机“一体”即为“租车式拼车”出行模式。私家车“拼车”,不来梅“汽车共享”与汽车出租和租赁公司不可能各自主导未来上海出行模式,并且这三种模式可以相互关联。三种模式综合考虑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即集私家车“拼车”,不来梅“汽车共享”与汽车出租和租赁公司三位一体的“租车式拼车”新出行模式。 数据分析: 我们了解到上海目前居民用车的平均花费情况,其中近60%的私家车主每月花费(不包含油费)在1000元以下,而近26%的车主费用则在1000~1500元内,上面这两种人群占了很大比例,而我们考虑不来梅拼车模式是否可行时主要看的就是这部分固定费用,即该模式怎样在这方面降低用车成本同时满足不同人出行的机动化需求。我们看到近41.8%的人每月的油费支出在400元以下,而支出在400~600元之间的人群则占到了23.1%,这说明大部分私家车主对车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这部分需求完全可以由“租车式拼车”来满足。 从我们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有近65%的私家车主工作日的行车距离仅为20公里以下,在节假日这部分人群则占到了53.9%,而这部分用车需求也可完全由便捷、规范化的“租车式拼车”来满足。 我们看到在26~35岁的人群中有92.6%的比例愿意尝试新型汽车共享模式,是所有年龄段中比例最高的,20~25岁的年龄段人群次之,为79.6%。而在有车族和无车者的比较上,我们看到“本本族”(有驾照但无车者)参与这项新型出行方式的兴趣最浓(其中包括徘徊在买车与打车抉择之间的人以及部分上海上班族),比例达到了89.5%,这部分人群相信会是将来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以及主要参与者。从居民居住地来看,居住在中环与外环之间、内环与外环之间的居民最有意愿参与到这项计划当中来,比例分别达到了88.9%和85.5%,考虑到这些地区交通覆盖面不广以及公共交通系统“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该模式在这些地区的推行很有前景。 在居民购车因素的调查中,停车困难及费用高、养护及出行费用高、交通拥堵居消极因素前三位,而出行舒适且自由、出行更便捷、出行范围可扩大居积极因素前三位,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不来梅拼车模式能否克服消极因素的作用,发扬积极作用的优点,给人们带来崭新的都市生活方式就颇受人期待,效果好不好也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来完善。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项目出发点在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现象,像私家车数量的激增与城市道路空间及停车位的有限供给、个人的汽车梦与城市相关管理措施(如车牌号发放限制、单双号限行等)的冲突、城市发展的效率要求与拥堵的交通状况、个人出行的能源消耗与实际的能源现状的冲突等等。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的出行问题,从改造“拼车”、融合“汽车共享”精髓出发,寻找适合上海乃至中国的崭新的出行方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项目研究者基于现实情况首先提出了“汽车服务”的新型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是得益于德国不来梅“汽车共享”的启发,为上海乃至中国找到的本土化实践方案,秉承了其精髓同时又发展了内涵和外延,比如“汽车服务”经济模式、“汽车租赁常态化”出行模式、“汽车租赁班车化”通勤模式,“汽车租赁分区化”概念的提出,而目前国内并没有对此课题的专门、系统的研究在进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居民出行问题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坏影响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质量。与当前许多解决方案重点属于技术改进不同,本课题提出了基于汽车服务的非技术的解决方案,研究他们在汽车租赁和出租车行业中的可行性。项目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 本研究项目基于目前上海市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拥堵状况、私人汽车利用率不高,以及私家车保有量激增带来的与有限的道路资源不相容的问题,从对目前上海的私家车拼车现状和不来梅“汽车共享”模式精髓的探究出发,阐述二者的利与弊,并结合目前的汽车租赁与出租车市场推出了“租车式拼车”的崭新可行的出行方式,其又可细分为“租赁式拼车”以及“出租车拼车”这两个新模式。支撑“租赁式拼车”这一理论框架的是四个概念:“汽车服务”经济模式、“汽车租赁常态化”出行模式、“汽车租赁班车化”通勤模式、“汽车租赁分区化”组织结构;而“出租车拼车”的详细规划则依附于“模拟三平台”、“运行三原则”的建立。同时,我们对“租车式拼车”模式在汽车租赁公司与汽车出租公司的运作提供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并构建了该种模式的分级评估体系以便衡量该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该模式适用性及其推广的研究。并且本项目还提供了将“租车式拼车”与现今国家实行的“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政府公务车改革举措相契合的思路。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鉴定:上海市城乡建设与交通委员会政策研究室; 上海市政府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改革研究处;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运管处。 报道:(1)《新民晚报》9月4日头版; (2)《青年报》9月29日专版; (3)《时代报》; (4)《新民晚报》科教卫1月21日版; (5)《Shanghai Daily》交通版1月23日; (6)《新闻晨报》3月27日、4月10日;
参考文献
- 1.诸大建.大上海转身——诸大建学术日记(2007).2007; 2.诸大建.建设绿色都市——上海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8; 3.薛跃等.汽车共享消费的发展模式及社会经济特性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 4.梁 东.上海汽车租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2007; 5.朱婷婷.出租车行业的政府规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8; 6.胡军红.城市出租汽车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东南大学.2005; 7.且丽莎.基于“汽车共享”的空车调配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0; 8. 上海市政协人口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关于私家车发展态势及管控对策研究. 城市公用事业; 9. 张 瑾.出租车“拼车”问题研究及其服务系统设计实现.兰州交通大学.2009; 10.王 祥.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第十六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咨询。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薛跃等发表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汽车共享消费的发展模式及社会经济特性分析》一文着重探讨了“汽车共享”消费模式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内发展的前景,但是对象局限于原封不动的不来梅“汽车共享“模式,对目前中国的实际现状缺乏指导意义; 诸大建著《大上海转身——诸大建学术日记(2007)》中的很多理念对本项目的进行有很大裨益,可以说是我们科学探究社会类课题的指导手册,其中所述的“绿色循环经济”、“城市发展宜居性”等等课题的讨论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在相关学士论文,如兰州交通大学《出租车“拼车”问题研究及其服务系统设计实现》、西南交通大学《基于“汽车共享”的空车调配问题研究》等均对租车与拼车有所研究,但研究的深度和全面性不够强,但是对新模式的构建起到了启发性的作用和基础资料的贮备。 除此之外,国内并没有将“拼车”与“汽车共享”模式综合考察,并提出基于汽车租赁市场或出租车市场满足这部分需求的研究,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开创性和理论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