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该作品从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普遍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前沿的系列研究成果,从独特的心理层面进行深入调研,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自我意识水平、社会支持等维度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很有建设性意义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策略。 该作品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为医学院校大学生群体,也为全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教育和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详细介绍:
社会责任心属于心理特征的范畴,它是通过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适应三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来实现的,社会责任心是个体的一种静态心理品质。本课题组要在明确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状况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会支持特点,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会支持对社会责任心的影响,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研究策略,为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社会化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趋势日趋严重,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发展特点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迫切需要。本研究梳理了社会责任心的内涵、结构、相关研究以及影响因素,评析了近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特点与现状,编制了社会责任心调查问卷;对天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控与培养的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国内外大部分社会责任心研究都是现象罗列,并且缺乏系统的认识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心理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鲜少有人注重心理层面的调研。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层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进行剖析和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自我意识量表(SCS)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并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现状,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和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策略。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着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相对于普通岗位的工作人员,人们倾向于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国内有关此类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的研究少之又少,为了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我们要弄清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找到相关的提高策略。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并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然后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国外心理学家Fenigstein、Sheier和Buss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SCS)以及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考察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现状,以及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自我意识水平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包括一般责任心和具体责任心两个分问卷,其中一般责任心包括责任认知和责任行为两个因素,具体责任心包括自我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和公德责任心三个因素;并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在性别、生源地、专业、年级各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公众自我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公众自我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最后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现状,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和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策略。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兴奎.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研究现状【J】张大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7(20):77 【2】谭小宏.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4):91. 【3】李雪.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理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大教科所4:3. 【4】J.A.W illi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reat to behavioral freedom as determinants of altruistic behavior, Social Psychol Reports, 1972, 6(1): 377-384. 【5】Margate O, Connor. The Relationship of Prosocial Behavior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social Reasoning, and Personality,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982,140, 33-45. 【6】Wentze,l Kathrynr(1991). Social Competence at Schoo:l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Spring 1991,vo.l 61,No.1, pp.1-24. 【7】Berman, S. (1997). Children 's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8】罗香群.大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4) 【9】芦小兵.试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4.6(33)

调查方式

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五十年代初,国外心理学界对社会责任心就有研究,不同学者由于各自的研究需要对社会责任心的操作定义有所不同。理论界对社会责任心的理解一直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个体非习得的寻求社会公正的本能趋向(Lerner,1975);另一种是认为社会责任心是一种习得的寻求社会公正的社会行为趋向(Crosman,1990;Singh & Fatmi,1950),但他们都一致强调大社会的公正道德观对个体社会责任心的重要性,认为有社会责任心的个体有对他人利益关注的偏好。国内对社会责任心的内涵尚无明确的界定,但由研究者们对社会责任心的阐述可知:学者们对社会责任心涵义是有相当争议的,这种争议主要是基于学者们对“社会”和“责任心”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自上世纪50年代,国外心理学者开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相关因素、成因及培养策略方面进行研究。Charles(1986)在Weiner(1980)研究SR与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LOC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SR与LOC和社会地位(Social Class)SC的相互关系,指出中等强度的控制点有最高的社会责任心,SC越高,SR越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美国社会责任心研究中心主任 Lanterri (1999) 通过长达15年的RCCP (Resolviong Conflict Creatively Program)项目教育实验研究,认为影响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疏远。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策略研究上,近年来,Campell (2002)根据Berman(1997)的社会责任心动机理论,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教学目标和方式。 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研究,大都是从教育学、德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周芳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刘宏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重个人意识、自私、冷漠,过分讲究实惠,追求功利等方面。谢四平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在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重索取,轻奉献。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的探讨较少,仅有的研究集中在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与领悟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等问题的研究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