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该作品对当前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详尽调查,明确了伞形科药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区域,制作了崆峒山伞形科种蜡叶标本,列出了伞形科植物名录,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域伞形科药材提供了有效支持,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详细介绍: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 要: 调查表明,崆峒山有伞形科植物15属,18种,1个变种。其中药用植物12属15种,占保护区伞形科植物种数的78.94%,药用植物中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的有11种,占保护区菊科植物种数的73.33%,药物功效复杂多样。记述了崆峒山伞形科植物名录。 关键词: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调查 中药资源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来源极为广博。中药资源基本上是由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三大类构成的。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已达12772种。中药资源种类的统计采用物种的分类单位,因此,中国万余种中药资源实际包含了万余个物种。中药资源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约占全部种数的87%;药用动物占12%;药用矿物则不足1%。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区以西12km处。106.60E —106.70E, 35.60N—35.70N,主峰海拔2123.5m,相对高度768.5m。山域面积84km[1]。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秋温热湿润。崆峒山年平均气温5.5℃,年平均降水500—800mm,极端低温-22.5℃,极端高温35.3℃。无霜期161d。崆峒山有维管植物103科、377属、750种,其中蕨类25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671种。植物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是典型的北温带性质;也是多种植物区系的交汇地,以华北成分为主,植物区系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亚地区[1]。为了进一步了解崆峒山伞形科科药用植物的组成,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崆峒山伞形科科植物中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 1调查方法 采用全面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自然保护区内塔院为中心,向四面辐射,以3条路线为主,实地及时记录物种的名称及分布状况,对一时不能识别的种类采集标本进行室内检索鉴定。 2.调查结果 2.1 总体状况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伞形科植物有15属,18种,1个变种。其中药用植物12属15种,占保护区伞形科植物种数的78.94%,药用植物中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的有11种,占保护区伞形科植物种数的73.33%。 2.2 分类系统 1672年,R•莫里森首次根据果实的特征将伞形科植物划分为9属165种。C•von•林奈在他的《植物种志》中(1753年)记载45属,特别以总苞与小总苞的存在与否作为鉴别特征。1898年,O•德鲁德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将伞形科分为天胡荽亚科(Hydrocotyloideae)、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和芹亚科(Apioideae)3个科。这个系统为世界学者广泛应用。(见表1) 表1 伞形科系统分类表 天胡荽亚科(Hydrocotyloideae Drude) 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 Drude) 芹亚科(Apioideae Drude) 天胡荽属(Hydrocotyle Linn.)、积雪草属(Centella Linn.)、马蹄芹属(Dickinsia Franch.) 变豆菜属(Sanicula Linn.)、刺芹属(Eryngium Linn.) 针果芹族(Scandicineae DC.) 芫荽族(Coriandreae Koch) 阿米芹族(Ammineae Koch) ⑸前胡族(Peucedaneae Drude) 脂胶芹族(Laserpiteae Drude) 2.3 种属分布 伞形科约270属2800种。分布于北温带至热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中国约95属580余种,以西部为最多,东南部较少。(见表2)崆峒山产15属,19种,其中人工栽培者5属5种,野生者10属12种。(见表3) 表2 中国伞形科属地域分布表 地区 西北部 西南部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总数 56属 52属 20属 20属 20属 15属 中国特有属数目 15属 1属 1属 表3 崆峒山伞形科属数目、种类、地域分布表 属名 变豆菜属 峨参属 窃衣属 芫荽属 棱子芹属 柴胡属 芹属 葛缕 子属 茴芹属 防风属 水芹属 茴香属 当归属 前胡属 胡萝卜属 种名 细弱变豆菜 峨参 窃衣 芫荽 异伞棱子芹 柴胡 黑柴胡 金黄柴胡 崆峒山柴胡 芹菜 田贡蒿 斜蒿 尖齿茴芹 防风 水芹 茴香 当归 毛白花前胡 胡萝卜(变种) 种数 1种 1种 1种 1种 1种 4种 1种 2种 1种 1种 1种 1种 1种 1种 1 种 分布区域 崆峒山阳山 崆峒山阴坡 崆峒后山 山上栽培 崆峒山山林 崆峒山阳面 崆峒山阴坡 崆峒山阴坡 崆峒山阴坡 山上栽培 崆峒山 崆峒山峡谷 崆峒山阴坡中台、香山 崆峒山 崆峒山水库 崆峒山栽培 崆峒山栽培 崆峒山 崆峒山栽培 合计 19种 中国特有属多分布在西南部、东北、华东地区。其中西南部约15属,分别为滇芎属(Physospermopsis)、滇芹属(Sinodielsia)、舟瓣芹属(Sinolimprichtia)、紫伞芹属(Melanosciadium)、小芹属(Sinocarum)、单球芹属(Haplosphaera)、马蹄芹属(Dickinsia)、东俄芹属(Tongoloa)、羌活属(Notopteryglum)(西北地区也有分布)、矮泽芹属(Chamaesium)、环根芹属(Cyclorhiza)、川明参属(Chuanminshen)滇藏细叶芹属(Chaeropyllopsis)、细裂芹属(Harrysmithia)、弓翅芹属(Arcuatopterus),另有喜峰芹属(Cortia)和栓果芹属;东北1属,为明党参属(Changium);华东1属,为茴香属(Corlesia)。 2.4 伞形科药用植物 伞形科的药用植物有234种(包括197种、25变种、9变型及3个栽培种),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4%。主要药用属除柴胡属(41)和当归属(22)外,还有独活属和藁本属(13)。上述4个属的药用种数占本科药用种数的38%。 本科常用药材主要有当归、白芷、重齿毛当归(独活)、紫花前胡、辽藁本、川芎、羌活、珊瑚菜(北沙参)、明党参、新疆阿魏、白花前胡、蛇床子和茴香等。(见表4)本科主要药用植物还有芜荽、窃衣、棱子芹、峨参,野胡萝卜(南鹤虱)、羊红膻、天胡荽、鸭儿芹,毒芹、积雪草和葛缕子(藏茴香)等。 表4 伞形科代表性药用植物 名 称 要用部分 药物作用 白芷 干燥根 散风祛湿,排脓止痛 明党参 干燥根 润肺、和胃 新疆阿魏 乳状树脂 消积、杀虫 羌活 干燥根 解表驱风寒、除湿止痛 藁本 干燥根 祛风、散寒、止痛 柴胡 干燥根 祛风、散寒、止痛 独活 干燥根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窃衣 果实和根 驱蛔虫,外用消炎 积雪草 全草 清湿热、解毒、消肿 前胡 干燥根 化痰止咳、散风热 天胡荽 全草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鸭儿芹 全草 消炎、解毒 防风 干燥根 解表、散风胜湿 芫荽 嫩茎叶、果 健胃、驱风、祛痰、解毒 旱芹 嫩茎叶、果实 提取芳香油 水芹 全草 清热利尿、降低血压 茴香 果实 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 莳萝 果等作 驱风、健胃、散瘀、催乳 蛇床子 种子 燥湿、杀虫、止痒、壮阳 2.5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 2.5.1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名录 伞形科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经调查发现,由于崆峒山伞形科植物种属本身数量较少,故伞形科药用植物在崆峒山的分布也较稀少,主要有15属19种中,可做药物使用的为12属15种,分别为峨参属峨参,窃衣属窃衣,芫荽属芫荽,柴胡属柴胡、黑柴胡、金黄柴胡、崆峒山柴胡,芹属芹菜,葛缕子属斜蒿,防风属防风,水芹属水芹,茴香属茴香,当归属当归,前胡属毛白花前胡,胡萝卜属胡萝卜。 2.5.2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功效(表5) 表5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功效表 名 称 功 效 峨参 补中益气 窃衣 活血消肿 收敛杀虫 芫荽 发表透疹 消食开胃 止痛解毒 柴胡 和解表里 疏肝 升阳 黑柴胡 和解表里 疏肝 升阳 金黄柴胡 和解表里 疏肝 升阳 崆峒山柴胡 和解表里 疏肝 升阳 芹菜 清热除烦 平肝 利水消肿 凉血止血。 斜蒿 驱风理气 健脾开胃 防风 发表 祛风 胜湿 止痛 水芹 清热 利水 茴香 温肾散寒 和胃理气 当归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毛白花前胡 宣散风热 下气 消痰 胡萝卜 脾和中 滋肝明目 化痰止咳 清热解毒 2.5.2.1峨参属 2.5.2.1.1峨参 异名田七(《四川中药志》),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药》)。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多年生草本,生于中山区的阴处或半阴处。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茎杆,洗净,刮去粗皮及尾须,用沸水略烫后,晒干或微火烘干。药用干燥根,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肉质细致。性微温,味甘辛,无毒。入脾、胃、肺三经。作用为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 2.5.2.2窃衣属 2.5.2.2.1窃衣 别名鹤虱、粘粘草、破子衣。以果实入药,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可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 2.5.2.3芫荽属 2.5.2.3.1芫荽 别名香荽、胡菜、原荽、园荽等,味辛,性温。功效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主治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等。 2.5.2.4柴胡属 2.5.2.4.1柴胡 别名香柴胡、北柴胡。味苦,气平,微寒。归肝、胆经。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2.5.2.4.2黑柴胡 基本同柴胡。 2.5.2.4.3金黄柴胡 基本柴胡。 2.5.2.4.4崆峒山柴胡 基本柴胡。 2.5.2.5芹属 2.5.2.5.1芹菜 性凉,味甘辛,无毒;入肺、胃、肝经。功效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暴热烦渴,黄疸,水肿,小便热涩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瘰疬,痄腮等病症。 2.5.2.6葛缕子属 2.5.2.6.1斜蒿 别名藏茴香(《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中国药植图鉴》),《崆峒山志》载为斜蒿。《西藏常用中草药》载为性温,味微辛。《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载为性温,味甘辛,入肾、胃经。功效上,《西藏常用中草药》载为:芳香健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载为驱风法寒,健脾开胃,治寒滞腰痛,胃寒呕逆。 2.5.2.7防风属 2.5.2.7.1防风 异名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药用干燥的根,味辛甘,性温,归入膀胱、肺、脾经。可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2.5.2.8水芹属 2.5.2.8.1水芹 异名楚葵(《尔雅》),水斳、水英(《本经》),芹菜(《尔雅》郭璞注),水芹菜(《滇南本草》),野芹菜(《湖南药物志》)。性味甘辛、凉,归入肺、胃经。可清热,利水。治暴热烦渴,黄疸,水肿,淋病,带下,瘰疬,痄腮。 2.5.2.9茴香属 2.5.2.9.1茴香 异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植志》),小香(《四川中药志》)。性味辛、温。归入肾、膀胱、胃经。功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2.5.2.10当归属 2.5.2.10.1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2.5.2.11前胡属 2.5.2.11.1毛白花前胡 别名云前胡、信前胡。性味苦辛、凉。归入肺、脾经。功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2.5.2.12胡萝卜属 2.5.2.12.1胡萝卜 别名黄萝卜、胡芦菔、红芦菔、丁香萝卜、金笋、红萝卜、伞形棱菜。味甘、辛、性平,归脾、肝、肺经。功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脾虚食少、体虚乏力、脘腹痛、泄痢、视物昏花、雀目、咳喘、咽喉肿痛、麻疹、水痘、疖肿、汤火伤、痔漏等。 3 崆峒山伞形科种植物名录(*表示具有药用价值的菊科植物,**表示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的菊科中草药) 1.细弱变豆菜 Sanicula giraldii H.Wolff. 2.峨参 Anthriscussylvestris(L.)Hoffm.* 3.窃衣 Torilis japonica (Houtt.) DC. ** 4.芫荽 Coriandrun sativum L.** 5.异伞棱子芹 Poleurospermum franchetianum Hemsl. 6.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 7.黑柴胡 Bupleurum smithii Wolff in Act.)* 8.金黄柴胡 Bupleurum aureum Fisch. ** 9.崆峒山柴胡 Bupleurum sp** 10.芹菜 Apium graveolens L.** 11.田贡蒿 Caruum buriaticum Turcz.** 12.斜蒿 Carum carvi L.** 13.尖齿茴芹 Pimpinella arguta Diels 14.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 ** 15.水芹 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 ** 16.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17.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 18.毛白花前胡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 19.胡萝卜(变种)Daucus carota L.var.sativus Hoffm.* 4 结论 崆峒山伞形科植5属,18种,1个变种。伞形科植物种数占崆峒山植物总数比例偏低,是种类群数量较少的劣势科。崆峒山伞形科植物虽然总体数量偏少,但其中有15种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占保护区伞形科植物种数的78.94%,药用植物中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的有11种,占保护区伞形科科植物种数的73.33%,具有药用价值的伞形科科植物已占总种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且其中有崆峒山独有植物种群崆峒山柴胡,值得加以保护,保持崆峒山植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秦仁昌, 陈家瑞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M].科学出版社,1972 年5月 [2] 吴晓菊 , 陈学林,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J],广西植物. 2003,03. [3] 高维衡.崆峒山植物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18-20 [4] 谢宗万,余友芩.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4-805 [5] 张耀甲 , 王有元 , 陈道军 , 张永泽.甘肃平凉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和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2,04.

作品图片

  •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进一步详细了解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区域、数量及现状,对崆峒山伞形科植物及其中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普查,以确认其现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国家地质公园及5A级风景名胜区,是陇东地区的天然植物宝库,生长着多种野生药用植物。作者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路线,通过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首次明确了该区域伞形科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物学习性及形态学特征,为继续研究此类药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是对当前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详尽调查,明确了药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区域,制作了崆峒山伞形科种植物名录,列出了其功效,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域伞形科药材提供了有效支持,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调查表明,崆峒山有伞形科植物15属,18种,1个变种。其中药用植物12属15种,占保护区伞形科植物种数的78.94%,药用植物中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的有11种,占保护区菊科植物种数的73.33%,药物功效复杂多样。记述了崆峒山伞形科植物名录。

获奖情况

在《甘肃林业科技》2010年第四期上发表。 在《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学术年会上交流获得一等奖。

鉴定结果

在《甘肃林业科技》2010年第四期上发表。 在《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学术年会上交流获得一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秦仁昌, 陈家瑞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M].科学出版社,1972 年5月 [2] 吴晓菊 , 陈学林,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J],广西植物. 2003,03. [3] 高维衡.崆峒山植物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18-20 [4] 谢宗万,余友芩.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4-805 [5] 张耀甲 , 王有元 , 陈道军 , 张永泽.甘肃平凉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和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2,04.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区域研究,已有相关资料报道,但崆峒山伞形科药用植物资料资源未见相关报道。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