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课题选择以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着力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实地调研得出其商贸发展的现状及特色的基础上,建立SWOT矩阵分析其发展战略组合;然后,通过对流通竞争力模型的建立,来研究商贸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以及与非民族地区的比较来认识其中的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的促进商贸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包括发展优势产业、统一地区市场、健全流通体系等。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本作品“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研究”来自湖南商学院。由课题组成员徐石磊、周维、杨相、欧玉香、龚叶梨、刘康共同完成,均为本科在读。指导老师为黄福华教授以及尹元元副教授。作品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类的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业的发展及丰富相关的研究,课题选择以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着力点,运用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对湖南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地调研得出其商贸发展的现状及特色的基础上,建立SWOT矩阵分析其发展战略组合;然后,通过对流通竞争力模型的建立,来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以及与非民族地区的比较来认识其中的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的促进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商贸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包括发展优势产业、统一地区市场、健全流通体系、建设服务性政府等。同时也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可借鉴性,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品图片

  • 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研究
  • 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对湖南省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调查,了解其发展的现况,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的发展尽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批判。思路:通过丰富的数据以及典型区域的实地调研与走访。提出问题,分析背景与意义;其次展示现状与特点;再次对其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及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主成分因素,并且与非民族地区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发展差距;最后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提出商贸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紧扣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实际问题,在掌握其发展状况和大量数据的前提下,应用相关的理论,提出了制约其商贸发展的因素和促进发展的条件,以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例,使分析更具科学性。2.切合时政要点,紧跟时代潮流,紧贴“西部开发”和商贸大发展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的发展。3.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把民族贸易研究与流通竞争力研究方式相结合,进行实证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题在掌握丰富详实的与运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规范与实证分析,以认识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现实状况;探寻其商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促进当地商贸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对策;挖掘地方发展的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充分发展它的特色产业;将典型问题推及到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业的发展的研究,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品摘要

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商贸发展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的发展以及丰富相关的研究,选择以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着力点,运用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对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地调研得出其商贸业发展的现状及特色的基础上,建立SWOT矩阵选择最优发展组合;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以及权重综合评分,来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以及与非民族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的比较来认识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不足。同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具体的促进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商贸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包括发展优势产业、统一地区市场、健全流通体系、建设服务性政府等。同时也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可借鉴性,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湖南商学院2010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学技术作品校级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林文益.贸易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417-500. [2]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67-200. [3]栾贵勤.区域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8.341-343. [4]刘永杰.民族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04-210. [5]黄福华,李建飞.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北京工商大学校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 [6]易开刚.我国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2). [7]陆铭宁.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6,(202). [8]陈建设.民族县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D].桂林:桂林工学院,2007 [9]吴映梅.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及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21. [10]凌耀初.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7-1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会议 、文献查阅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的民族商贸有其自身的特殊形式及运转方式。国内的研究方面,对于民族贸易概念的确立,杨清震教授(1994)指出民族贸易学是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同时杨震清教授明确划定了民族贸易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提出了研究任务、指导思想和方法,完善了民族贸易学的研究体系在民族商贸发展的背景及历史状况方面,王文长教授于(1989)较为完整地叙述了我国民族商贸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下民族贸易的建立、地位及其作用进行了阐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贸易的发展状况。而民族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具体对策研究方面,林文益教授的《贸易经济学》第十三章中,就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的贸易特点,同时提出培育市场主体、建设好批发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等适合民族地区商贸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吴映梅教授《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及机制研究》,以西部的典型的民族聚居区区为研究单位,主要分析了川滇藏民族交接地带经济发展机制的形成机理,揭示各驱动因子与经济发展机制问的具体互动关系,寻找因民族特性导致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机制间的特殊关系。西华大学于代松等发表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商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则详细关注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商贸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即商业流通与民族团结、城乡商业发展差距等。在对民族聚居区商贸发展的具体研究方面,黄福华教授发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及《论多民族聚居区城市化进程中商贸业的发展趋势》等系列作品,以典型区域调研方式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商贸业发展外在的现状及问题,内部的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方面,从美国迈克尔-波特(1990)提出的“钻石”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与“价值链”优势论到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等系列理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金碚(2003)等建立了比较清晰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构,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流通产业竞争力成因指标的分析模型。另外,吴宪和与陈顺霞(2000)关于流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购买力指数法,零售商品流通市场饱和指数分析法。宋则在《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一文中,对如何衡量流通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相关的流通竞争力指标体系,使商贸流通产业的研究日渐规范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