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宁夏移民乡人居环境建设的调查、评价与优化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宁夏自1983年实施吊庄移民工程及2002年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已形成20多处移民点,40多个移民乡村。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选取三个典型移民乡进行实地调查,分别是闽宁镇、南梁台子和华西村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
详细介绍:
在充分了解调查地区的移民历史、移民构成以及现状的基础上参照相关的调查问卷设计了最初的调查问卷,后经小组讨论完成了初稿设计、交由老师斧正、再修改、再交由老师斧正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一份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然而,由于首次问卷中涵盖了许多太过于专业性的问题,在首次调查过程中由于存在被调查对象难以对相关问题进行作答的问题,后又将现有问卷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了现有的这份内容涵盖了移民乡区被调查户...(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通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地调查,了解移民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现状。 (2)通过调查分析移民乡人居环境建设当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为移民乡村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 (3)通过移民乡村人居环境的调查建立对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具体优化措施。 (4)通过实地调研和团队合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移民乡村建设现状和面临的新问题。在现阶段对宁夏移民乡村进行评价与优化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明确目前宁夏移民乡村发展建设中存在和暴露的种种问题,为移民乡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加快宁夏移民乡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为建立新的移民乡村提供借鉴经验 (4)加快移民乡村城镇化步伐,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宁夏移民乡村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分析及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分析,明确移民乡村点的规划、位置选取应具备的基本的自然环境条件,明确已建成移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从物质层面深层次的考虑移民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明确在适宜自然环境下的成熟移民乡村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如何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为今后新的移民乡村的建立提供借鉴的同时保障现有移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文摘要

人居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作为人居环境的一大组成单元,了解和掌握乡村人居环境现状、探索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优化途径是人居环境建设和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通过对华西村、闽宁镇、南梁台子三个移民乡村的实地调查,明确移民乡村目前的实际建设水平和村民对现有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并发现和总结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优化措施及建议,对今后宁夏移民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获奖情况

获2010年宁夏大学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及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二等奖

鉴定结果

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胡伟.冯长春.陈春.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100871)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赵之枫.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J].生态经济,2001,(5). [4]李健娜.黄云.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6) [5]吴良镛.迎接新世纪———论人居环境...(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在乡村人居环境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乡村地理研究:西方对传统乡村地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有传统乡村区位、乡村功能、乡村生活、土地利用、村落形态以及村落地域系统等。 (2)乡村发展研究:20世纪5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基本实现了人口城市化,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忽视了乡村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将研...(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