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目前,各种心理压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加深。本次调研,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找出压力源,同时了解实际缓解压力的方法,旨在让更多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状况。
详细介绍:
目前,各种心理压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加深和扩大。本次调研,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联系被调查者的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找出压力源,同时了解实际缓解压力的方法,旨在让更多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状况。 在抽样方法上,综合运用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和中心对称系统抽样等形式,开展实地调查。 经信度检验可知,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通过KMO及Bartlett检验,认为对量表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是适宜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后,提取出自我评价因子、家庭评价因子、学习就业评价因子、校园评价因子、社会适应评价因子五个公共因子;然后结合量表,等级划分,得到衡量压力程度的等级体系。综合以上所得,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表示个人压力程度的压力指数模型。 根据数据分析情况,结合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访谈,得出一系列的结论。由总体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等级处在D级,压力总体水平一般。主要来自于父母期望、成绩排名、就业前景、适应社会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等因素。而性别、年级和专业不同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结合专业、性别、年级的影响及其他调研结论,提出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如学习解压方式、加强职前培训等等。

作品图片

  •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调研分析,分析获得大学生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得出系统的结论和建议,帮助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采用因子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获得衡量大学生个体压力程度的模型,解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中提出大学生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现实情况相符。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造成该类差异的可能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如学习解压方式、加强职前培训等等,建议可操作性强,适合推广,对当今大学生正视自身压力情况和调解心理压力具有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针对当下大众关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大学生心理压力这一角度入手。其结论中直观的模型和图表,结合计算得出的压力指数,便于点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影响程度,易于结合心理测验推广和应用,用于测量大学生个体心理压力程度和影响因素。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这也是归功于合理的量表设计,在现实运用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作品摘要

根据数据分析情况,结合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访谈,得出一系列的结论。由总体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等级处在D级,压力总体水平一般。主要来自于父母期望、成绩排名、就业前景、适应社会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等因素。而性别、年级和专业不同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结合专业、性别、年级的影响及其他调研结论,提出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如学习解压方式、加强职前培训等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在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统计方案设计大赛中拿到一等奖 2、在校希望杯拿到特等奖 3、在挑战杯拿到省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杜志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 平,崔文田,徐青川.应用统计分析教学实践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忽中铎.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 48-49. [5] 勒中鑫.应用统计信息分析与例题解[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6] 李金昌,苏卫华.统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李金昌.应用抽样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 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9] 卫海英,刘 潇.SPSS10.0 for Windows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今大学生因宣泄压力而杀人、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 国内心理学学者龚娴静于2010年在《宜春学院学报》发表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实践和反思》,在文中提出了“四级网络”的做法,即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班级心理保健员— —宿舍心理信息员” 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对心理危机个体做辅导。经几年的实践,作者提出改机制取得的成效如下: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深入,减少了人际之间的距离和摩擦;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助人自助;快速启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尴尬、朋辈心理辅导员无法把握心理咨询的效果、咨询师难以一直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等。 我国心理学教授龙晓东于2008年开展了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测查。该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1988年修订的卡特尔16PF 量表以及上海铁道学院吴文源教授引进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 ,据此制成网络版,对某高校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经分析表明,被测群体的人格结构基本和谐,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心理健康水平与人际关系之间关系密切。因而建议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培养,而且要强调人格的全面发展。 利用心理学与统计学紧密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的,较为全面的应属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樊富珉教授于1999年在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该调查对916名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及寻求帮助的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71.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经分析表明在校生活期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等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从教育工作方面指出加强专业心理辅导的作用等建议。但其他专家指出,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在916个样本中,71.16%为男性学生,男女比例较不平衡,采用的分析方法以频数分析为主,还可以更加深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