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市民化的现状与前景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论文主要以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为突破口,了解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市民化程度,从而进一步剖析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市民化进程的各种现实障碍,以探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的有效途径。
详细介绍:
创作思路: 本论文主要以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为突破口,了解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市民化程度,从而进一步剖析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市民化进程的各种现实障碍,以探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的有效途径。 作品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牵系到我国经济能否能可持续发展,社会是否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市民化问题,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要途径, 我们本次的调查研究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入手,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主要样本,其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得到了相对的细化,有利于更详细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状况,这也为更有针对性地寻求推进市民化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创新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居住条件、消费水平、闲暇活动、社会交往等六个方面。我们从生活方式这个角度去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并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剖析和预测,体现了一个新颖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牵系到我国经济能否能可持续发展,社会是否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市民化问题,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要途径, 我们本次的调查研究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入手,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主要样本,有利于更详细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状况,这也为更有针对性地寻求推进市民化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根据婚姻与家庭、劳动与就业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详细地地设计调查问卷,力求准确全面地了解被调查者的详细情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其次,我们争取直接接触调查对象,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设法使其在尽量小的外界压力下接受调查,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再次,本文不仅从完善社会法制等方面论述,而且结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来综合强调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文实地调查广州市天河区新生代农民工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对新生代农民工有了一定的了解,为确实解决市民化提供如实的对象样本; 2、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行性和现状,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建议性措施; 3、本文以大学生的视觉角度来观察国家相关政策及其运行成效,以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进程和改革的力度。

作品摘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新提法,并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到了重要议程。为此,本文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现状的问卷调查,探讨这一群体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并努力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市民化路径。本文运用了量化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居住条件、消费水平、闲暇活动、社会交往等生活方式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相关统计,从中揭示了阻碍市民化进程的城乡户籍壁垒问题,市民化成本问题,农民工法律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问题。对此,本文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其主要是推进二元户籍制度的配套措施改革,明确市民化成本的承担主体,完善我国的农民工法律保障体系以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素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于2011年获得广东商学院校级“挑战杯”三等奖

参考文献

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刘传江、徐建玲:《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蔡禾、刘林平、万向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清华大学社会系:《农民工:社会融入与就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河南人民出版2008年版 孟庆洁:《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张雷:《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忠民:《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演变新趋势》,《北京日报》2010年07月26日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研究: 国内对农民工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跨区域流动的农民工迅速增多,农民工问题也迅速进入学者们的学术视野中,成为国内的一个研究焦点。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工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早期的研究中,焦点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上面。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孟昕等的《结构变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1988),蔡昉的《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1990)。九十年代后,研究的内容和角度迅速扩大。辜胜阻、简新华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1994),李培林的《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地位》(1996),黄平的《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研究》(1997)。进入新世纪后,主要的研究成果有:辜胜阻、刘传江的《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2000),蔡昉等的《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2001),李培林主编的论文集《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特别是2004年出现严重的“民工荒”现象后,学者们更加注重研究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并逐渐强调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对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健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城市化作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这一点上,基本达成共识。近几年来,关于接纳农民工,让农民工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的研究大大增多,逐渐掀起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热潮,特别是针对在劳动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上有了一定进步的第二代农民工。主要研究成果有:简新华的《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于的制度分析》(2005),刘传江的《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2006),张国胜的《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 2008),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的《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2009)。 国外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外学者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农民工问题。由于受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等特别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和城乡结构转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外学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和农民工问题,但比较集中在农民工流动对农民工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营销上,并未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展开深入的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