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南京地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慈善机构中的智障人士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文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以南京地区慈善机构中的智障人士作为调查对象,结合调查和访谈等形式,通过科学抽样进行了研究,揭示慈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为智障人士更好发挥自身作用、融入社会提供相关建议。 本文提出创新生活安置模式,建立多种社区模式。从建立运动型社区和服务型社区入手,解决了智障人士生活、就业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建立孵化园、技艺园等新型模式。
详细介绍:
智障人士往往不能较好的与身边人和接触的社会环境融合,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偏见和歧视,使之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享受各阶层人才创造的财富时,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责任,扩大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接纳度。因此,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文章分别从智障人士社会适应能力情况,慈善机构整体情况,智障人士社会接纳度情况,智障人士家长观念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分析得出1:智障人士的智障程度对其学习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轻度智障人士和中度智障人士在沟通能力上有显著差别,即中度智障人士的发展空间更大。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以轻度智障人士的能力为目标,使中度智障人士的能力慢慢向其靠拢。2:基础设施主要分为场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机构的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国外慈善机构的场地与设备主要由政府出资购买,而南京地区的主要是由街道和私人捐赠。3:管理人员和教师数量相对偏少,师资后备储备严重不足。4:慈善机构的活动主要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其中,内部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对外活动。5:慈善机构中的资金来源结构严重失衡。机构中的相关基础设施及项目资金主要来自机构自筹,而慈善机构本身的力量是及其有限的。6:总体上,相当比例的人对智障人士的社会性持消极的认识。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创新生活安置方式,建立多种社区模式。如建立运动型社区和服务型社区,制作社区电影等。(二)开展多元化项目,推进智障人士就业融合。建立南京社区创新孵化园和技艺培训园等。(三)加大师资投入,改善智障人士教育环境。改变社会对职前教育行业的观念和加强作为教育辅助力量的志愿者管理。(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改善资金使用结构。以商业化运作稳定资金来源,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获取更多企业支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改善资金使用结构,对重点项目给予资金倾斜。(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智障人士医保体系,施行对其的医改措施等。

作品图片

  • 关于南京地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慈善机构中的智障人士为例
  • 关于南京地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慈善机构中的智障人士为例
  • 关于南京地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慈善机构中的智障人士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地区慈善机构中智障人士的社会现状分析,反映当下智障人士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揭示慈善机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实现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 2、文章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从智障人士社会适应能力、慈善机构基本状况、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剖析了智障人士难以融入社会的根本原因。以期通过文章提出的相关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本文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大量数据,科学抽样,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深入剖析智障人士融入社会的现状和困境。 2、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关于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和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思想转变这一背景。3、本文摆脱了传统对弱势群体帮助关爱的思路,旨在挖掘和发挥智障人士的潜力,使其实现社会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文研究分析了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通过对现行慈善机构的机制、社会安置模式等各方面措施的研究,为社会各界解决智障人士社会融合问题提供新的模式和手段。从而为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现实参考价值。 2、本文填补了以慈善机构为切入点对研究智障人士社会融合问题领域的空白,为改善社会各界对智障人士的认识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实现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品摘要

一方面由于智障人士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与他人进行完全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偏见和歧视,使之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享受各阶层创造的财富时,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责任,扩大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接纳度。 本文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旨在分析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状况,以南京地区5个慈善机构中的智障人士作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通过科学抽样,大量数据统计进行了研究,揭示慈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为智障人士更好发挥自身作用、融入社会提供相关的建议。 本文提出创新生活安置模式,建立多种社区模式。从建立运动型社区和服务型社区入手,解决了智障人士生活、就业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建立孵化园、技艺园等新型模式。 智障人士应该被正常看待,而不是应该把他们当成社会的负担或累赘。我们不仅仅需要主动了解和帮助智障人士,更要善于发现智障人士的优势智能,并将之充分发掘,让他们拥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存、学习、工作的机会和权利,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智障人士的应有态度,才能合理地实现其社会融合。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暂无

参考文献

[1]曹子平:《上海市智障人士社会融合时实践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6,9 [2]陈夏尧、薄绍晔:《中国内地智力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康复医学》,2005 [3]陈乙南:《美国智障人士社会安置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戴昕:《国外关于智障者体能限制因素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8 [5]党建强、常广玲:《构建和谐社会呼唤树立新的智障人观》,《中国特殊教育》,2005,6 [6]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2 [7]杜宇:《关注心智障碍者福利与服务》,《中国残疾人》,2010,2 [8]方俊明:《特殊教育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9]国务院:《残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 [10]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智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2006,6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人员介绍 5、个别交谈 6、实践 7、图片、照片 8、书报刊物 9、统计报表 10、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智障人士相关问题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理论、调查和案例。理论部分主要是对发达地区,如北欧、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智障人士社会的研究和分析。另外,还有对政府相关机构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问题。调查篇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这一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和培训智障人士,以及如何与智障人士沟通和交流的技巧的问题。近年来,在智障人安置模式方面有较多的研究。案例研究主要以智障人士就业、安置、生活质量为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