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潮汕英歌舞的现代解读与价值发现——潮汕地区民间英歌舞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潮汕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于潮汕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是一种民间舞蹈艺术,是南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但近几年来,英歌舞的发展却遇到诸多的困难与挑战,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深入调查研究潮汕英歌舞,对其进行解读与价值挖掘,探索可行的发展对策,使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潮汕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详细介绍:
- 本文选取了潮汕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潮汕英歌舞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在历经一年多的调查中,采用访谈、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潮汕英歌舞的起源、演变历程、文化功能、表演形式、类别以及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英歌舞的特征以及特征形成的背景,并从英歌舞的发展现状出发,着重剖析和总结英歌舞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解读英歌舞的价值,利用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评价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综合价值评估模型对潮汕英歌舞的价值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特征,提出英歌舞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1.目的 深入调查研究潮汕英歌舞,对其进行解读与价值挖掘,探索可行的发展对策,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潮汕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基本思路 分析当前地域文化发展的整体环境;概述调查情况;对潮汕英歌舞进行艺术分解;对潮汕英歌舞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一个新的视角深入全面地挖掘潮汕英歌舞价值;建立一个基于专家评分法的综合价值评估模型;提出英歌舞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撰写的,调查数据分析运用了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 2.目前关于潮汕英歌舞的研究非常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而笔者则弥补了这一空缺。 3.建立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评估模型,对英歌舞的价值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立足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对潮汕英歌舞的未来发展道路作出一些较为新颖的探索。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调查研究潮汕英歌舞,对其进行解读与价值挖掘,并探索出适合潮汕英歌舞未来发展的对策,对于解决当前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潮汕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 本文选取了潮汕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潮汕英歌舞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在历经一年多的调查中,采用访谈、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潮汕英歌舞的起源、演变历程、文化功能、表演形式、类别以及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英歌舞的特征以及特征形成的背景,并从英歌舞的发展现状出发,着重剖析和总结英歌舞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解读英歌舞的价值,利用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评价等技术手段,建立一个综合价值评估模型对潮汕英歌舞的价值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特征,提出英歌舞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1年3月,获得广东商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1年4月,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 吴颖纂.《潮州府志》刻本.顺治十八年(1661). [2] 蓝鼎元著.《潮汕风俗考》手稿.雍正年间 [3] 吴道熔纂.《海阳县志》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890). [4] 方烈文主编.潮汕掌故[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6] 张晓红,徐汶.潮汕英歌舞的文化特性和发展前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 [7] 颜海滨,文明华.潮汕英歌舞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 [8] 蚁哲芸.论英歌舞起源、表演形式、价值及其特性[J].体育科学研究, 2008,(01) . [9] 邓有吉.疏放与狂欢—潮汕英歌舞的“狂欢化”精神[J].广东艺术, 2002,(04) . [10] 许宪隆主编.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1] 陈华南,王史风主编.普宁英歌[M].中华文苑出版社.2009.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影视资料、文件、自发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关于潮汕英歌舞的研究并不多,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即使有些文献已经对潮汕英歌舞进行初步的探讨,也往往只是了解其表演形式、服饰、道具、音乐,在英歌舞的价值探讨上也普遍局限在体育健身价值和观赏价值,没有提出英歌舞未来发展的具体可行对策。俗话说“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秧歌舞和英歌舞是两种性质相似的民间舞蹈,但是两种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情况却十分悬殊,下表是笔者通过国内知名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的对英歌舞与秧歌研究文献数量的对比。 英歌舞与秧歌研究文献数对比表(单位:篇) 数据库 类别 维普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中国知网 英歌舞 6 2 7 秧 歌 494 685 634 数据来源: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10.07.09查) 上表反映了人们对英歌舞文化保护意识的缺失,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关于英歌舞研究的文献十分缺乏。 2.我国研究潮汕英歌舞的部分成果 (1)张晓红、徐汶(2009)从潮汕英歌舞的体育角度出发研究英歌舞,并认为英歌舞未来的发展前景要向舞台表演和旅游方面发展。 (2)颜海滨、文明华(2009)分析了英歌舞的体育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认为英歌舞的未来发展要加强立法,发展旅游业,让其发展成为社区体育和走向舞台表演。 (3)邓有吉(2002)从英歌舞的“狂欢化”精神角度出发研究英歌舞的内在精神。 (4)蚁哲芸(2008)对英歌舞的部分起源和表演形式进行介绍,阐述了英歌舞宣扬正义的精神,同时揭示了英歌舞的健身价值和狂欢性等特征。 3.国外对潮汕英歌舞的研究尚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