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小类:
社会
简介: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地震是人们恐惧的灾害之一,汶川爆发的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危机;日本发生9.0级地震,伴随而来的是其引发的核泄漏,这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与恐慌。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依然保证稳定的生活,使人民消除恐惧与绝望,是党和政府关注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就地震灾害作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与研究。
详细介绍:
近年来,我国可谓灾害不断,天灾频繁发生,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很多不和谐因素,然而天灾往往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大地震带来的损失往往很大,次生灾害的发生更是雪上加霜,带来的损失有时比地震造成的还大。了解有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是十分必要的。正可谓天灾难料,人祸可防。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汶川爆发的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危机;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伴随而来的是其引发的核泄漏,这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与恐慌。这对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大挑战,然而我们在灾害面前真的无能为力吗?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灾后防治工作,将次生灾害的破坏减小到最低,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是广大人民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党和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防治次生灾害的发生,但是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特别是由于地质灾害可能引发环境灾害方面的标准和规定还非常少。

作品图片

  • 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 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 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 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 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天灾不断,直接造成了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破坏。为实现在风险社会下人民生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立应对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长期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机制迫在眉睫。本文就对地震所引发的次生灾害的研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干预机制,实现人民生活和财产损失最小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由地震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去探讨风险社会下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机制,运用社会安全阀理论对社会进行宏观调控,达到将风险最小化的目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本文从汶川地震引发的堰塞湖危机和日本地震所引发的中国抢盐事件以及核危机作具体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风险社会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干预,进行科学分析和宏观调控。达到安全阀的控制作用,使社会很好的运转与资源的合理规划。为国家抗风险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有效干预机制,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和时效性。

作品摘要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地震是人们恐惧的灾害之一,汶川爆发的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危机;日本发生9.0级地震,伴随而来的是其引发的核泄漏,这引起了人民的广泛关注与恐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稳定是我们生活的前提,然而地震的爆发以及所引发的自然灾害难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巨大威胁。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依然保证稳定的生活,使人民消除恐惧与绝望,是党和政府关注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就地震灾害作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与研究。使国家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得以保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版)(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96. 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2009:77. 杜修力.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手册[M] 科学出版社,2010:46. 卢耀如.如何防范地震引发次生环境灾害?[N]. 中国环境报, 2008-5-16

调查方式

文件和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研究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少,并处在逐渐被广泛关注的阶段,还未形成权威而统一的理论,呈现凌乱状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