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众媒体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小类:
教育
简介:
儿童攻击性(或称侵犯性)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作为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之一的大众媒体,对儿童的影响不言而喻。
详细介绍:
电视,网络,印刷媒体,三种大众媒体携带的暴力信息对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均有负面影响,增加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本文从这三种大众媒体入手,就它们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的相关性惊醒分析,并针对这所提出问题阐述相应措施。教师和家长应从控制儿童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和内容入手,同时社会,包括传媒工作者应该承担起自己控制信息源的责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儿童攻击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儿童社交、心理、行为及学业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有助于学校,幼儿园以及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在以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视,网络,书刊三种大众媒体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心进行了集中论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论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今的大众媒体及其传播的内容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可以很轻易的接触到大众媒体,加上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幼儿具备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本研究有效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指导儿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理论上,为控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策略提供依据。

作品摘要

儿童攻击性(或称侵犯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作为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之一的大众媒体,对儿童的影响不言而喻。电视,网络,印刷媒体,三种大众媒体携带的暴力信息对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均有负面影响,增加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应从控制儿童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和内容入手,同时社会,包括传媒工作者应该承担起自己控制信息源的责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邹晓燕.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焦永国.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28.3):148-152 [3] 张文新,王丽萍,宫秀丽,武建芬,张冲.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 2):226-227 [4] 金多娇.电视暴力对受众心理的影响[J]. 广电纵横. 2009,5:70 [5] 李锋.幼儿攻击性行为归因与综合教育干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4):73-75 [6] 郭振之.中国电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 管红云,王声氵勇等. 珠海市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4):476-477 [8] 彭志启,罗增让.计算机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06). [9] 周志明,张静.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媒体因素分析及对策教育学研究[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58-60 [10] 龚建华,张馨尹,陈冬. 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有关危险因素的配比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4):267-269

调查方式

文献 书报刊物 图片、照片 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国外的发展心理学家彪勒(C.Buhler)、格林(E.H.Green)、舍莉(M.M.Shirley)等一批学者就曾对此进行了许多观察研究,得出了很多经典的结论。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的基础上,在这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已有国外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的综述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及少数对比较研究。 而关于电视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研究,都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未形成理论体系。但是,以往的研究已经确定了,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攻击性。有研究表明,看电视时间长,喜欢看奥特曼或怪兽等动画片是学龄前儿童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1,1•619)。 在国外,以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指导,有一系列著名的实验。最著名的就是班杜拉的攻击性行为观察实验。将一群4岁和5岁的幼儿园男孩分成两半,给其中一半儿童看一部表现一个成年人辱骂、用玩具枪扫射、用塑料棒抽打人扮的小丑的短片,另一半儿童不看这部影片。随后,两组儿童中各有一半被放到一个房间去玩,那里有一个人扮的小丑、一根塑料棒和一支玩具抢。剩下的一半儿童和一个塑料娃娃待在一起。结果,看过影片的儿童对小丑表现出大量的攻击性行为,没看过影片的儿童对小丑没有任何攻击性行为,而所有儿童都对娃娃表现出一些攻击性行为。这之后外国研究者进行的研究也多是是实验性质的。在国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使用调查方法,运用统计软件统计电视与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相关关系,结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