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评价检测系统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本作品以新建的节能住宅为对象,借助实验和市场调研手段获取各主要建筑材料、日用电器和园林树种的CO2排放吸收定量指标,用以构建节能住宅零碳排放评价系统,并对新建建筑进行零碳评价分析。为大众提供一个节能建筑好坏的评价指标及建筑设计依据!
详细介绍:
通过试验和市场调研,获取建筑材料、建筑日用电器和园林树木的碳排放、吸收定量指标,通过合理模型初步建立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系统,并探索用新评价系统分析建筑的碳净排放量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本项目拟完成下述主要研究内容: (1)全面分析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内CO2的排放和吸收组成,排除对建筑CO2净排放影响甚微的次要因素(如装修施工),初步搭建全寿命周期节能建筑...(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评价检测系统
  • “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评价检测系统
  • “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评价检测系统
  • “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评价检测系统
  • “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评价检测系统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广泛调研,准确获取节能住宅主要部分CO2排放吸收定量指标,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系统模型若成功构建,则可谓一举两得,必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和零碳建筑的发展。 浙江省作为建筑业发展大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正进入深化推广阶段,零碳建筑尚属发展初期阶段,潜力极大。以本作品的实际推广为契机,号召建筑节能,大力推动零碳建筑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以新建的节能住宅为对象,借助实验和市场调研手段获取各主要建筑材料、日用电器和园林树种的CO2排放吸收定量指标,构建零碳排放评价系统。 零碳排放评价系统各基础参数来源广泛,部分数据直接通过相关厂家获得。相关模型的构建和基础数据的实验方法均较为成熟。 作品首次在国内构建了节能建筑碳排放系统,为节能建筑的碳排放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模型软件,具有可靠的实践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零碳建筑研究的深入,通过相关CO2排放指标,从而为节能建筑和零碳建筑的设计提供依据的研究工作已有报道。但借助实验室实验、现场试验以及市场科学调研等手段,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重复的验证“全面精确确定建筑材料、相关电器和园林树木的CO2定量指标,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设想在国内尚属首例,国外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必将为今后“零碳建筑”设计提供一个实用科学的工具,最终推动“零碳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学术论文摘要

通过试验和市场调研,获取建筑材料、建筑日用电器和园林树木的CO2排放、吸收定量指标,通过合理模型初步建立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系统,并探索用该系统分析建筑的碳净排放量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作品前期已完成下述研究内容: (1)全面分析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内CO2的排放和吸收组成,排除对建筑CO2净排放影响甚微的次要因素,初步搭建全寿命周期节能建筑碳排放评价体系,为下一...(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2010年6月浙江省第七届“挑战杯”赛博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二等奖

鉴定结果

作品首次在国内构建了节能建筑碳排放系统,为节能建筑的碳排放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模型软件,为最终推动“零碳建筑”的普及和推广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Canadian Wood,1999, Life Cycle Analysi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Wood The Renewable Resource No.5 [2] IPCC, 1990.06, Policymarks Sammary of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影响地球温暖化的温室气体以CO2、NO2、CH4三种气体为主,但由于CO2所占比例最大以及残留时间最长,已有研究表明CO2排放引起的地球温暖化效应,约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90%以上,作为可持续政策之一环,节能建筑假如不能积极执行CO2减量之任务,不配称为21世纪的节能建筑体系。 建筑节能设计、建材减量设计和园林绿化是实现零碳建筑(所谓“零碳建筑”是指建筑在全寿命周...(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