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组建农村合作组织--非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校参与。本项目从高校参与组建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和非农业高校参与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建议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了组建农村合作组织是非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 详细介绍:
- 本项目是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一等奖《我校扶贫基地岫岩县岭沟乡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项目和辽宁科技大学两年多扶贫的理论成果。本项目从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校的参与两方面进行了高校参与组建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然后提出了非农业高校参加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最佳切入点是帮助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充分挖掘农村资源,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基本措施是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鼓励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处理好政府、农村、社会与高校四者的关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2008年4月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将我校定为鞍山市岭沟乡长达七年的对口扶贫单位,非农业高校作为乡村扶贫单位实属前例,通过高校参与新乡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非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性、可行性建议。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先分析了高校参与组建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针对非农业高校的特点提出参与组建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非农业高校参与新乡村建设实属前例 2、该作品是作者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参加辽宁科技大学扶贫工作近两年时间的成果,理论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真实性、科学性 3、在研究非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组建农村合作组织。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作者是通过深入当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两年的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而来,理论结合实践,运用价值较高 2、该作品从非农业高校特点和现在农村的现状出发,提出高校参与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全国高校参与新乡村建设,以及乡村自身发展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借鉴和可推广性
作品摘要
- 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校的参与。非农业高校参加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最佳切入点是帮助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充分挖掘农村资源,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基本措施是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鼓励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处理好政府、农村、社会与高校四者的关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该作品发表于 《现代商业》2010年1月 第3期 2、该作品是2009年5月—2010年4月辽宁科技大学第五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我校扶贫基地岫岩县岭沟乡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项目的理论成果,该项目最终被评为校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刘江华,董诗平.试论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7,(1):122-123 [2]张乐天. 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 [J].中国论文网,2008,(1) [3]张晓山,《有关30年农村改革的几点思考》 [4] 俞光朝,《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市场报》,2006-07-19 第07版 [5]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调查方式
- 走访、个别交谈、会议、亲临实践、书报刊物、图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全国高校参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显著,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高校及一些农业研究机构,其优势和工作效果特别突出,其优势在于利用学科特点改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谋生手段,优化、拓展已有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通过产学研培植适应当地生存与发展的特色产业。如,南京农业大学帮助建设的84个设施大棚通过“无籽西瓜+西红柿+莴苣”的种植模式使省定经济薄弱村孙港村的承包户户均收入增加万余元。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农民属于 “一有三缺”的农民,即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术、资金和门路,其中缺乏技术是最主要的原因,而高校是人才资源的密集点,是知识和技术输出机构,正好是农村需要的资源。目前,非农业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例很少,而且人们对此的关注也比较少,但是非农业高校也是人才资源的集中地,有着建设新农村的义务和责任,非农业高校中有农村发展建设中急需的人才及物力资源,所以非农业高校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