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长期来形成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的模式的弊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充分的暴露出来。在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形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之际,重新审视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相互关系,科学制定出口和经济增长战略,对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重大转变意义深远
详细介绍:
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在世界各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作用下,得到了平息。但危机并未走远,其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深刻影响,却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显现。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所进行的修正。当前我国的GDP世界排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出口已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23000多亿美元居全球之冠。但伴随着GDP和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却稳中有降,居民并未同步分享到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在对外贸易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却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遭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2003年以后又开始成为遭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激烈的贸易摩擦始终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长期来形成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的模式的弊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充分的暴露出来。在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形势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亟需转变之际,重新审视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相互关系,科学制定出口和经济增长战略,对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重大转变意义深远。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传统理论认为出口增长是促进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十余年来,我国却遭遇了最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同时,伴随着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却逐渐降低。以上问题,都显示必须对原有的理论观点和经济政策,进行反思。研究基本思路是通过搜集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出口和GDP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估计出回归方程,并利用模型结果,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通过对1989—2009年出口和GDP的数据,利用计量分析软件进行计算,从而确立存在于出口和GDP二者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验证。证明上述两个经济变量在长期中,因果关系不同于短期传统理论观点,因而在政策建议上更具长期意义。建立起以GDP为解释变量,出口为被解释变量的协整方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的理论价值在于突破传统理论观点,通过分析工具证明了出口和GDP在长期中的均衡关系,尝试以新的视角诠释传统国民经济收入核算恒等式,其现实指导意义在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重大转变,经济结构面临重要调整的背景下,提出改革国内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放开垄断,鼓励民营投资,刺激国内总需求,同时提高出口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品摘要

传统经济理论观点一般认为,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出口应对GDP具有促进作用,因而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即GDP变化应与出口变化存在协整关系。因而在宏观政策建议上,往往倾向于通过鼓励出口,促进GDP的增长。本项目通过搜集1989年——2009年21年的我国GDP和外贸出口数据,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进行协整分析,得出我国出口和GDP增加量的协整关系,估计出协整方程,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讨论出口和GDP之间的长期和动态均衡关系,最后对出口和GDP两个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出口与GDP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利用模型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根据模型结论,对当前我国对外经贸领域的经济问题,提出科学的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为辽宁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立项课题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10Y23

参考文献

[1]祖强,刘海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与FDI效应及开放度效应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9-23. [2]魏君英,陈银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7):113-117. [3]吕品,毛其淋.浙江外贸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08(11):76-80. [4]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5]孙敬水.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1):13-18 [6]肖琼琪.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9(4):198-201. [7]曲洋,唐亮.吉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10(5):69-72. [8]张权, 朱洪泽.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的长短期均衡 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 (03) :10-14 [9]吕惠娟,许小平.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再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 136-142. [10]中国统计年鉴1989-2009.北京.

调查方式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两个角度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一是从出口的角度考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综合考虑进口、出口以及对外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Kwan和Kwok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中国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支持中国出口导向假设。Jordan Shan和Fiona Sun以中国1987年5月至1996年5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出口和产出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许启发和蒋翠侠运用1980—1999年期间的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因果关系。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出口和进口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是进口、出口的格兰杰原因,而对外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却互为因果。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方面。熊贤良(2003)认为外贸在引进竞争、学习和模仿、进口技术消化吸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赚取外汇五个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石传玉等(2003)对1952年到2000年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得出结论短期出口对经济增长促进显著,长期进口和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吕惠娟、许小平(2005)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但我国经济属多因素共同驱动复合型增长,并非出口导向型经济。孙敬水(2007)单独分析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肖琼琪(2009)对1978—2007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率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中出口对经济增长存在推动作用,而进口则作用相反。魏君英、陈银额(2010)的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出口与进口对经济增长都存在正向的影响。其中,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此外,吕品等(2008)曲洋等(2010)还利用协整分析,对浙江和吉林地方省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与宏观分析大致相同的结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