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统计过程控制SPC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目前,用专业SPC软件来进行管理的企业比较少,大部分企业仅仅是在Excel或其他的一些电子表格中制作简单的图表,专业SPC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还是比较少。本系统是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高速性和准确性,使分析人员能简单有效的对测量软件采集出来的各工序参数进行作图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与早期的手工输入公式再作图相比,本系统采用电脑自动选择相应的公式和作图,速度更快,结果更准确,做出来的图形更美观。
详细介绍: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是现代统计学中重要的研究分支方向,它运用各种统计原理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参数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 SPC非常适用于重复性生产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对过程作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NET构架和C#编程语言的数据分析系统,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个产品的某一特性或几个特性进行作图分析,根据作图的结果进行判断该产品质量是否稳定。通过手工的数据导入,然后选择要制作那一种控制图类型,最后软件就会根据这些选择把数据图形化。

科学性、先进性

目前,用专业SPC软件来进行管理的企业比较少,大部分企业仅仅是在Excel或其他的一些电子表格中制作简单的图表,专业SPC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还是比较少。本系统是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高速性和准确性,使分析人员能简单有效的对测量软件采集出来的各工序参数进行作图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与早期的手工输入公式再作图相比,本系统采用电脑自动选择相应的公式和作图,速度更快,结果更准确,做出来的图形更美观。因此SPC的应用具有使分析过程更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重复工作等实际意义。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使用说明: 1、在安装有.NET Framework 2.0的WindowsXP系统上运行。 2、数据源为特点格式的文本文件,导入到本软件就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技术特点和优势: SPC是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是一个统计学术语,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是自然科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定量现象的一个方便模型,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正态分布由其两个特性平均值、变异完全决定:其概率密度有向平均值集中的趋势,且概率密度曲线关于平均值对称和变异表示分布的离散程度,变异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曲线越扁平;变异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曲线越瘦高。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SPC在国外的研究动态 世界先进国家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普遍采用“预防缺陷"的概念和数理统计方法,这些国家的许多行业尤其是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SPC的使用率已超过60%。1950~1980年,由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领先,对于先进科学管理的需要不迫切,故SPC在美国逐渐消失。反之,日本由于加工质量的需要,引进并大力推行SPC。1980年美国与日本间的贸易发生逆转,令美国大为震惊。故从1980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起了一场复兴SPC的运动,并将SPC列为高科技之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首先从汽车、钢铁等大型工业推行SPC。1983年福特汽车向戴明请教提升质量的方法,福特汽车整个高层管理都参加戴明举办的课程就此彻底改变了福特,1986年福特汽车自1920年来总收入首次超过通用汽车,福特Q1质量标准的评审制度,涵盖着SPC的影子,强烈的表现出施行SPC的意愿。约在同时期,rr业巨头mM及MOTOROLA提出6sigma运动,IBM并且声称:1992年后BM的供应商,质量水平达不到6sigma的水平,将不能列为mM的正式供应商。从此,SPC在高科技产业亦被视为必要的管理工具”。 2、SPC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普遍处于单纯检验为主的阶段。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才开始引进SPC,当时由于生产发展的水平以及政治环境的制约,未能在企业中打下基础。但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沿着SPC探索的脚步。SPC虽然能对过程的异常进行告警,但对于诊断出造成异常的原因和发生的地点却无能为力。1982年张公绪教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解决了SPC只能控制而不能诊断的问题,将SPC上升为SPD(统计过程诊断)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此后张教授和他的学生继续耕耘,向诊断理论多元化、小批量化、模糊化以及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方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水平的成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SPC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却和在学术界取得的成就大相径庭。国内推广应用SPC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和误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