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小花鬼子针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以生长旺盛的小花鬼子针嫩茎的腋芽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研究,建立起小花鬼子针的无性系。
详细介绍:
小花鬼子针(Bidens parviflora)又称小鬼叉、鬼针草、锅叉草,属于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沟旁、山坡湿地、田埂、荒地、林下和盐碱地。在我国的新疆、河北、山西、四川西北部以及云南西北部和辽宁的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小花鬼子针种子的提取油可供工业使用和制油漆。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等功效,能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疼、跌打损伤、冻疮、蛇咬伤、阑尾炎、肠炎等疾病。由于小花鬼子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年来人们一直进行大量的采收,导致这种植物的分布及数量越来越少。无论在大连的市区还是郊区,现在已经很难采到这种植物。为此,有人试图对小花鬼子针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难以采集到繁殖所需的种子而无法达到目的。为了保护这种植物,并满足人们需要,我们对小花鬼子针进行了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虽然现在已多有菊科植物组织培养、无性系建立的报道,但迄今未见小花鬼子针组织培养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生长非常旺盛的小花鬼子针嫩茎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起其无性系。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小花鬼子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小花鬼子针种子的提取油可供工业使用和制油漆。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等功效,能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疼、跌打损伤、冻疮、蛇咬伤、阑尾炎、肠炎等疾病。虽然现在已多有菊科植物组织培养、无性系建立的报道,但迄今未见小花鬼子针组织培养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生长非常旺盛的小花鬼子针嫩茎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起其无性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由于小花鬼子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年来人们一直进行大量的采收,导致这种植物的分布及数量越来越少。有人试图对小花鬼子针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难以采集到繁殖所需的种子而无法达到目的。本研究以生长非常旺盛的小花鬼子针嫩茎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起其无性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小花鬼子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年来人们一直进行大量的采收,导致这种植物的分布及数量越来越少。无论在大连的市区还是郊区,现在已经很难采到这种植物。为此,有人试图对小花鬼子针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难以采集到繁殖所需的种子而无法达到目的。为了保护这种植物,并满足人们需要,我们对小花鬼子针进行了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学术论文摘要

以生长旺盛的小花鬼子针嫩茎的腋芽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研究,建立起小花鬼子针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0.3 mg•L-1+2,4-D1.2-1.6 mg•L-1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031.5 mg•L-1+ BA0.3mg•L-1+NAA0.2 mg•L-1是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 MS+ NAA0.1 mg•L-1+IAA0.3 mg•L-1是小花鬼子针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

获奖情况

1、该论文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为主办单位的《中国园艺文摘》第二十六卷 2010,(7)上发表。 2、该论文被引证一次。引证文献:安晓云.慈嘉.申琼 鹿药组织培养的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园艺文摘2010(10)

鉴定结果

MS+BA0.3 mg•L-1+2,4-D1.2-1.6 mg•L-1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76-377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495 [3]李书心主编.辽宁植物志(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92-493 [4]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草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39-2240 [5]韩全忠,王正兴主编.大连地区植物志(下册)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750 [6]程林梅,高洪文,赵茂林.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J].草业学报, 2002:11(4): 105-107 [7]宋书峰,曹凤,杨培志,陈明利,李传山,郭蔼光.普那菊苣高效再生体系建立和遗传转化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6:4 (4): 565-570 [8]陶静,杨世海,张梦萍,田义新.抱茎苦荬菜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中国中药杂志, 2008,33(4):368-371. [9]杨晓杰,李波,王萍.管花蒲公英的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J].2005,41(4):485.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管花蒲公英的组织培养》:管花蒲公英花冠呈管状,花色艳黄,单株可产生60~70个花序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当地居民经常食其嫩叶,有与蒲公英相同的功效。管花蒲公英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 : (1)MS+6-BA 1.0 mg·L-1(单位下同)+LH 1 000, (2)1/2MS+NAA 1.0。培养基中均加30 g·L-1蔗糖,pH 5.8。培养温度:22~28℃;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度为2 000~3 000 lx。通过选取叶片,使其生长分化,长出无菌苗,从而达到繁殖管花蒲公英的目的。 2、《辽宁植物志》: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温带一暖、湿润一半湿润气候。其地势自北向南,相对向中部项斜,山地丘陵多分列于东西两侧,中部为东北向西南缓倾的平原。植物区系处于华北、长白、内蒙古等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加之地形地势复杂,是这里的植被类型差异大,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农、林、牧、副、渔、医药等生产、科研和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3、此外,与此相关的菊花幼嫩花瓣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抱茎苦荚菜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普那菊苣高效再生体系建立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菊苣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等也均较为热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