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在管理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都较少触及新老市民的社会融合问题。浙江省慈溪市组建和谐促进会的经验,不仅对于其他地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而且对于以中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实践丰富起源于欧洲学者对于社会排斥研究的社会融合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详细介绍: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在管理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都较少触及新老市民的社会融合问题。浙江省慈溪市在全市345个村(社区)组建和谐促进会,通过充分发挥这一群众性民间团体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大拓展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内容。同时通过广泛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管理,以民主参与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有效形成了“遇事共商、情感共育、困难共帮、文化共享、文明共倡、平安共保、和谐共促”的社会融合机制和组织模式。新老市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慈溪模式,为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社会融合组织作用寻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这一经验,不仅对于其他地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而且对于以中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实践丰富起源于欧洲学者对于社会排斥研究的社会融合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作品图片

  • 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探求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实现社会融合的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也是作品撰写的目的。文章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外来人口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的现实问题;第二部分基于社会融合理论,就外来人口融合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第三部分考察浙江省慈溪市在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和融合方面的实践探索;最后提出促进社会融合的政策建议,并就各项建议的可行性及其限度展开充分讨论。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文章提出问题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并结合典型案例和前沿理论进行分析求解,提出政策建议后,同时讨论了其可操作性与拓展性,符合科学性要求。 作品的先进性体现在,不仅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理解为公安、社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问题,更是理解为体制机制的问题,理解为公共管理体系的重构问题。 该作品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慈溪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文章紧密结合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为如何认识和怎样解决中国社会的外来人口社会融合这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做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对于政府就相关问题作出决策和制定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文章基于慈溪市外来人口众多且居住分散等现实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和谐促进会”所提相应政策建议,既简便易行,实施成本低廉,又能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真正促进社会和谐;

作品摘要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在管理实践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都较少触及新老市民的社会融合问题。浙江省慈溪市在全市345个村(社区)组建和谐促进会,通过充分发挥这一群众性民间团体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大拓展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内容。同时通过广泛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管理,以民主参与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有效形成了“遇事共商、情感共育、困难共帮、文化共享、文明共倡、平安共保、和谐共促”的社会融合机制和组织模式。新老市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慈溪模式,为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社会融合组织作用寻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这一经验,不仅对于其他地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而且对于以中国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实践丰富起源于欧洲学者对于社会排斥研究的社会融合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GLAZER N. We Are All Multiculturalists Now(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GORDON M M.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3. KALLEN H M. Cultural Pluralism and the American Idea(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56 4. PARK R E. 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28 (6) 5.[美]苏黛瑞.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6. 邓大松,胡宏伟.流动、剥夺、排斥与融合:社会融合与保障权获得(J).中国人口科学,2007(6) 7. 嘎日达,黄匡时.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J].当代思潮,2008(1) 8. 黄匡时,嘎日达.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新视野,2010(6) 9. 卢中原.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间事权财权关系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0. 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基于五大城市流动人口监测结果(EB/OL)..2010-04-02

调查方式

■走访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会议■书报刊物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社会融合理论建构还缺乏一贯性。但有两点基本可以肯定,一是社会融合研究(尤其是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同化论(Assimilation)和多元论(Pluralism)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两种理论的争论对社会融合研究视角的选取及其测度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主张同化论,社会融合研究的展开将侧重对被同化群体的考察,可以通过对弱势一方的态度和行为的测度与强势一方的对比进行研究。如果认为社会融合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那么研究中要对各个群体同时考察,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状况进行测度。有学者便基于多元论从移民和市民两个角度建立了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框架,这对国内移民(即外来人口或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具有借鉴意义(Spoonley P.,Peace R.,2005)。 二是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纳入社会融合研究成为新的理论趋向。社会网络在社会融合研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仅被当作融合途径,也被看作融合结果。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我们认识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在态度和行为上达到社会融合的过程提供了工具,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融合的三个层次之间(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整体层次)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有利于对社会融合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探讨,有助于具有连续性的社会融合理论体系的构建。 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相关理论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与国际上的社会融合研究状况相比,可以发现,以中国为背景的关于社会融合的研究还不多,研究领域也极为有限。近些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如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悬殊、失业和社会失范等社会问题开始凸显,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其中以农民、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者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状况不容乐观,必将直接影响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口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已有论者指出,因为外来务工者融入困难而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挑战(余靖静,叶锋,2010)。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