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看急救培训在医学生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类:
教育
简介:
我国目前急救员极为紧缺,欧美先进国家每2~3人之中就有一名是急救员,我国在数量和基础都相当薄弱。急救社团活动是以传授急救知识为核心活动内容的活动。既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教授,也可以组成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宣教和知识普及。本作品真实反应了现在国内医学生本科教育的不足之处,对于完善教育机制改革具有客观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有助于推动医学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向社会传播,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详细介绍:
2005年,第一个世界急救日主题出现,这标志着急救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将急救培训工作与医学生的本科教育相联系的研究尚且鲜见。2009年,世界急救日的主题是“急救为人道”,至此,人们意识到急救培训与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国内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的道德培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讨论,但主要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少数能够付诸于实践活动,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国内对于相关方面鲜有研究和报道。在我国目前急救员极为紧缺,欧美先进国家每2~3人之中就有一名是急救员,而我国在数量和基础都相当薄弱。这一现象,可以极大触动广大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使其可以付诸于实践,开展有关急救知识的社团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急救社团活动是以传授急救知识为核心活动内容的一项社团活动。既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教授,也可以组成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宣教和知识普及。具体来说: 1.从个体层面上看,急救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医学生本身人格的完善 2.从组织层面上看,急救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丰富 3.从社会层面上看,急救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基于对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的较高要求,通过对医学生的了解,解读我国现在医学生本科教育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素质,完善医学生道德教育,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供现实依据和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 撰写思路:1、从医学生个体层面上看,急救培训的开展有益于医学生本身人格的完善。2、从组织层面上看,有利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丰富。3、从社会层面上看,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多年来走访,现场采访,亲临实践的具体事件和经历为基础,从不同侧面与角度描述问题的现状与程度。通过仔细分析、思考,给出具体建议,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先进性:医学生的德育培养直接关系到这些未来医生们的医德水平,这是国外国内临床医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 独特性:能够真正摆脱纯理论层面,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道德水平。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1、研究理论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2、有益于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为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现实意义:本作品真实反应了现在国内医学生本科教育的不足之处,对于完善教育机制改革具有客观现实的知道意义。同时,有助于推动医学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向社会传播,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品摘要

在我国目前急救员极为紧缺,欧美先进国家每2~3人之中就有一名是急救员,而我国在数量和基础都相当薄弱。这一现象,可以极大触动广大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使其可以付诸于实践,开展有关急救知识的社团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急救社团活动是以传授急救知识为核心活动内容的一项社团活动。既可以同学之间相互教授,也可以组成义务宣传队,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宣教和知识普及。具体来说: 1.从个体层面上看,急救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医学生本身人格的完善 2.从组织层面上看,急救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丰富 3.从社会层面上看,急救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社团活动的意义》2010年5月发表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解析大学生进行急救员培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2009年5月发表于《中国高教探讨杂志》。 《医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义》2010年5月发表于《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参考文献

1、李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意义研究》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年第2 期 2、杨新新 《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体价值的追求及其引导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第2期2001年4月 3、张文军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导向的理性思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8卷 第3期 2005年6月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的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1987年,我国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从这时起,国家开始要求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1992年,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卫生救护工作的意见》,重申了国家对于卫生救护工作的重视。2001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与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4个部委局联合发出了国家关于紧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性通知-----《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在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开展了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工作。但是训练的系统性不强,参与的人员不多,效果并不理想。欧美先进国家每2~3人之中就有一名是急救员,而我国在数量和基础都相当薄弱。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2005年,第一个世界急救日主题出现,这标志着急救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将急救培训工作与医学生的本科教育相联系的研究尚且鲜见。2009年,世界急救日的主题是“急救为人道”,至此,人们意识到急救培训与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国内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的道德培养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讨论,但主要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少数能够付诸于实践活动,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国内对于相关方面鲜有研究和报道。为突破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瓶颈,我们组成员通过走访,采访,亲临实践等方式,历时4年时间,寻找到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并整理成文章,发表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