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蓝色经济区发展模式下绿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深入乡镇政府,了解其整体教育水平,从而对整个城乡结合部的家庭绿色教育情况有个初步的认识,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各个家庭的实际教育情况,并结合有关家庭绿色教育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最终能够为城乡结合部居民及中小学提供有关家庭绿色教育方面的咨询建议,并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双赢目的。
详细介绍:
传统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衔接地以及其原住居民,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出现了新的城乡结合部和生活在其中的“新市民”。现在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没有变化,但其居住的居民群体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隐性就业群体、大量的拆迁安置居民以及以前的原住居民。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居民而言,说他们是农民,可他们几乎没有耕种的田地;说他们是市民,而他们基本上都是农户。这些人当中除了原住户外,既有外省区流动人口,也有附近乡村进城的打工族,还有一些拆迁安置居民。他们大多数没有固定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而是以打工、做生意或者拆迁补偿等方式获得临时性的、差异较大的经济收入。对这些城乡结合部的新市民家庭来说,由于他们所面临的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型、间歇性就业和失业的波动等事业和生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影响其家庭绿色教育的质量。而这往往会造成父母与子女沟通不畅、家庭绿色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观念陈旧等问题,使其家庭绿色教育只是关心学习成绩和身体情况而少有人格方面的培养,难以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或教育不当。虽然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当前所处的不稳定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改善,甚至最终解决,但是其子女的教育成长却具有典型的不可逆性,当前子女教育的缺失会对其未来的成长造成隐患。关注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子女的家庭绿色教育现状,及时引导并矫正其家庭绿色教育的不足和缺失,对于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的战略意义。 通过初步的调查,影响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家庭绿色教育的内部因素之客观因素包括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素质、父母职业、父母职业群体、父母劳动时间等方面。内部因素之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期望、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三个方面。影响家庭绿色教育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校、社区环境、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四个方面。

作品图片

  • 蓝色经济区发展模式下绿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家庭绿色教育如何开展,关键要找出阻碍和导致环保意识低下等的因素,挖掘出这些因素出现的根源所在。从而根据根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首先,追根溯源,探询环保意识低下的根源所在。 其次,挖掘出绿色教育的一些特点,从中可以看到蓝色经济区发展模式下的绿色教育与大中城市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我们要清楚的借鉴当时地方政府对环保教育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 学术性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管理学领域有着较深厚的学术底蕴,能够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2] 强调时事性与广泛性。团队对山东省青岛、日照两地比较有典型性的城乡结合部进行调研。 [3] 重点突出。本次调研对比较有典型性的城乡结合部的“新市民”家庭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拟解决的途径等进行有重点的调研,力争得到观点明确、结果详实的调研报告。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融合、国际经验和本土化经验相协调的方法,调查总结出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这能够针对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当前事业与生活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子女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提供现实、深入的调查材料,有助于提高相关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对于培养合格的新市民,重塑新市民的公民身份,有效实现其真正的市民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摘要

调查及时了解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就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考察,分析新市民家庭事业与生活不稳定性造成的家庭教育困境及相关对策是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社会问题。 通过初步的调查,影响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家庭绿色教育的内部因素之客观因素包括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素质、父母职业、父母职业群体、父母劳动时间等方面。内部因素之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期望、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三个方面。影响家庭绿色教育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学校、社区环境、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四个方面。关注城乡结合部新市民子女的家庭绿色教育现状,及时引导并矫正其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失,对于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的战略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的部分调研内容曾获山东省“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二等奖。本作品在其基础上继续深化、细化。

参考文献

潘清的“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研究——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初级中学D校的个案研究”(2005),关鸿羽的“学校如何指导家庭教育”(1999) 沈建平的“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2004)刘斌的“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05)刘存柱的“指导家庭教育是教师的职责”(2005)何非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006)。另外提及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有李洪曾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与形式”(2000)、“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性质与渠道”(2004)、“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与形式”(2004)、“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2004)和庄晓青的“浅议家庭教育指导”(2001)

调查方式

文献法→编制问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观察、访谈→得出结论 调查问卷法。资料搜集法。 实地访谈法。对于现实性问题及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再调研。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徐长勇“现阶段家庭教育问题探析”(2006),田宗“家庭教育策略浅探”(2005),方洪江的“慈爱 平等 互进 自成——现代家庭教育之有效手段和方法略见”(2005);二是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教育孩子自成他律,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结合适度,常与学校配合,共商教育良策。如李世宏的“浅谈家庭教育的思路与方法”(2000),《教育方法论》杨春鼎;三是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把整个世界作为教育孩子的课堂,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如靳汉雄的“家庭教育方法浅谈”(2005),赵欣的“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实施方法”(2003),陆贤涛的“徽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2004)。 在目前的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如潘清的“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研究——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初级中学D校的个案研究”(2005),关鸿羽的“学校如何指导家庭教育”(1999);二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如沈建平的“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2004);三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刘斌的“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05);四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条件,教师作为指导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如刘存柱的“指导家庭教育是教师的职责”(2005);五是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关系,如何非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006)。另外提及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有李洪曾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与形式”(2000)、“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任务、性质与渠道”(2004)、“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与形式”(2004)、“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2004)和庄晓青的“浅议家庭教育指导”(2001)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