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四川省高校实践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小类:
教育
简介: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外各著名大学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我国“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作品依据大学生实践能力编制了一份问卷,对四川省18所高校1800名学生的实践能力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存在一些不足。经过探讨与分析,提出了生本理念下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效地构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详细介绍: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外各著名大学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我国“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比2010年多3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于此,本作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分析高校当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改进和完善高校现有培养模式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作品依据大学生实践能力编制了一份问卷,对四川省18所各级各类高校的全日制毕业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调研,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其中有效问卷1677份。综合所调研的数据,以及我们对数据客观科学的分析,将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指的是政府环境、教育环境、用人单位,微观因素包括专业实践能力、生活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基于调研结果,结合对实践能力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带着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培养方式。 首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深入贯彻生本理念。它强调学生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地位,高校政策支持的外力推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树立服务性学习的新理念。即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走出课堂,这需要政府自己的支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再者,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逐步推进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该阶段指大学生入学第一年,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引导启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 第二阶段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强化阶段。该阶段指大学生入学第二年,重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第三阶段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冲刺阶段。该阶段指大学生入学第三年直至毕业,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 该培养体系是在对四川省各级各类高校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用人单位和高校访谈而构筑的,在省内外都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同时,文章对不同阶段的各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以此能推动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

作品图片

  • 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四川省高校实践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 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四川省高校实践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 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四川省高校实践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 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四川省高校实践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改进和完善高校现有培养模式,为高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对策参考,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有效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本论文主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生本理念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及其对高校培养方式的态度,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各方面因素,最后专门阐述提升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所调查数据一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有效。 概念新:本作品将大学生实践能力科学划分为3个大类14个小类。方法新:本作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六个维度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数据新:通过实地调研,本作品获得第一手数据。结论新:作品提出坚持“四位一体”,从三个维度出发,分三个阶段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研究报告具有应用范围广,落实性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对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对用人单位考察大学生能力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完善了理论体系。同时,作品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进行了详细阐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以此能推动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展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作品摘要

作品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生本理念和实践能力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分为了生活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然后依据大学生实践能力编制了一份问卷,对四川省18所高校1800名学生的实践能力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欠缺较为严重。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高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对策参考,因而我们从高校方面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方面的确存在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因素,比如实践教学薄弱、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生本理念下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倡服务性学习,将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初级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进行划分,分阶段分维度进行培养,有效地构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Adrian Furnham, Mark Batey, Katen Anand and James Manfield. Personality, hypomania,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Received 6 May 2007;revised 19 October 2007;accepted 31 October 2007.Available online 10 February 2008 【2】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l):88-91 【3】沈文青,孙锐.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4):65-66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国内研究情况 为了了解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重点和研究情况,进一步明晰本研究的切入点、突破口和创新点,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笔者主要查阅了近十年来(2000年-2010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出版的专著,没有发现结合“以人为本”或“生本理念”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研究的文献;从内容上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张济生教授在《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一文中将大学生实践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层次,并指出,基本能力是完成某一指定专门业务活动或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综合能力是独立办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和现状 卫星在《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一文中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现象,包括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外语阅读力、计算机应用、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自学能力等实践能力的缺失。 (3)研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特征和性质 综合近年国内学者的研究,实践能力的特征和性质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践性与动态性。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能力的形成也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②习得性。实践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反复练习,才有可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厚积”与“勤练”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必经途径。③外显性。实践的结果表现为客体以及主体的变化,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形态变化。 (4)研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姚云对我国高校开展的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课程建构式”、“讲授启发式”、“活动探索式”和“社会锻炼式”等四种培养模式各自的具体做法及特点。此外,王东提出问题解决模式、研究性实践模式、项目学习模式等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刘三朵提出“合同式”、“订单式”、“产学研式”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者提出的其它模式还包括:课堂教学培养模式、见习-实习模式以及生活磨砺模式等。 2.国外研究情况 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先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无法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都与显性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及科学活动中,而且缄默知识从数量上说比显性知识更多,缄默知识甚至是不可计数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