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的态度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网络炒作”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网络环境,长期关注“网络炒作”易产生相应的晕轮效应,而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却很少。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结合统计学知识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网民们对于“网络炒作”的态度并从被访者的回答中分析出影响他们态度的一些因素,最后提出一些改善网络环境的建议以及应对“网络炒作”负面效应的对策。随着回收问卷的增加,笔者会不断更新数据库和分析结果以完善结论。
详细介绍:
关于网络,目前学界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网络社会问题”方面,这个在文献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反应。而对于“网络炒作”问题,学者们更多的是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至多作为网络社会问题的一个小类型进行研究。那“网络炒作”是否可以被单独作为一个课题去进行研究就成了新问题。其次,即使有学者研究了这个课题,也是定性分析居多,提出理论设想和建议为主。基于此,这篇论文的意义有三: (1)引起人们对类似于“网络炒作”等平时津津乐道却负面效应很强的问题的关注。 (2)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出“网络炒作”问题是否值得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研究。经分析,这是可行的。 (3)在寻找应对“网络炒作”负面效应的策略方面,提出一个新的切入点,即操作的针对性和具体化。 其实在生活中笔者发现,对于长期关注这些新闻的人,往往都会产生相应的晕轮效应。因此,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有三: (1)了解学生网民们对于“网络炒作”的态度; (2)从被访者的回答中分析出影响他们态度的一些因素; (3)提出一些改善网络环境的建议以及应对“网络炒作”负面效应的对策。 在研究开始之前,笔者首先对相关课题进行文献回顾,然后列举了相关的变量,利用这些变量形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达到五十份之后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论文。 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统计学知识,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次问卷是网上发放的,随机性强,另一方面定量研究相对定性分析而言更可靠。这也是这篇论文最大的特点之一。而且,也是目前学术界对此课题研究的一大特色,具有创新性。同时,笔者还推算了影响因素与态度的相关程度的大小,这些数值可以转化成权重,使得提出的对策不会太过空泛,针对性更强,也更加便于操作。 总之,无论是研究的优势、特点、效果还是可行性都离不开前期的定量研究。 这次研究的结果是: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持否定态度,而影响他们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在心理原因方面,笔者发现,除其他研究者提到过的一些因素外还包括趋利心理和窥探他人隐私的心理。在社会原因方面包括教育、家庭、社会以及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等等。 同时,出于研究目的,随着回收问卷的不断增加,数据库也会趋于庞大,所以笔者会不断更新这些结果,以求达到更加完善的结论。

作品图片

  • 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的态度分析
  • 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的态度分析
  • 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的态度分析
  • 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的态度分析
  • 学生网民对“网络炒作”的态度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不可否认,人们从“网络炒作”中感受到了网络环境产生的巨大变化,也有部分垃圾信息荼毒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一种网络社会问题,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有三:(1)了解学生网民们对“网络炒作”的态度;(2)从他们的回答中分析出影响其态度的因素;(3)综合前述两项内容,提出一些改善网络环境的建议。研究首先进行文献回顾,然后列举了相关变量,形成问卷并在网上发放,回收有效问卷数达到50份之后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论文。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炒作这一特定课题的研究不多,本论文就是以此为着眼点。首先编制利克特量表于网上分时段随机发放问卷,在偶遇中尽可能做到概率抽样,并且以网络炒作的特定参与者:学生网民为调查对象,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定性讨论提出一些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定量研究,使本调查作为一门社会学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可信度,这也是本论文在这个课题研究中的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生网民是现代网民的一个主体,也是网络炒作的主要参与者,本文提供的一些建议,摒弃了泛泛而谈,从切实可行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实施方法。对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教育方式、对制度制定有积极建议、对社区建设有良好促进作用。综合这三方面,就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作品摘要

种种“网络炒作”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们不再将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等作为谈资,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现在没有定论可言,但不可否认,人们在这些现象中也感受到网络环境与过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有部分垃圾信息荼毒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一种网络社会问题。本调查以见到问卷的网民为调查对象,随机性强,通过利克特量表发问,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他们态度的一些因素及原因,同时提出一些改善网络环境的方法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关于“网络炒作”问题的检索目录:

调查方式

利用利克特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进行适当的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论文的构思及撰写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在学术界对网络社会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网络炒作这一特定课题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到2011年,学者开始逐渐关注起“网络炒作”这一特定研究课题。多数从心理学原因进行分析、法律角度进行阐述。如网络公关与营销炒作(陈墨,2010),是将网络炒作与商业化进行联系,思考分析。再如莫做“网络不良炒作”的推手——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王海萍,2010),透析网络红人新闻炒作背后的故事——以“罗玉凤”事件为例(董宜军,2010),行为艺术还是炒作手段——以网络“贾君鹏事件”为例 (赵雅文,2009)等,这些都是从新闻、宣传为着眼点,关注人文以及这些网络炒作主角本人。 再如,网络新闻恶意炒作的成因及其危害(阎新予,2005),警惕传统媒体成为“网络不良炒作”的推手——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王海萍,2010)等,都着眼于网络炒作会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上述研究,都很好地阐述了网络炒作的成因、后果,学术性强,却没有能够提出一些对学生网民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强的建议,而多从制度、教育的角度入手,对学生网民改变自身看法没有太多的实施方法,对于学生网民,或者意志薄弱的网民没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