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综合成绩和成模筛选方法的建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研究制备不可预测性复合式慢性应激动物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Compound mild Stress,CUMS),在模型形成过程中(模型制备的1、2、4和6周)进行行为学(体重、糖水偏爱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根据各个时间点该3项检测的综合成绩对成功的模型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详细介绍:
- 动物模型是焦虑或抑郁症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本实验选取目前国际公认的模型——不可预见性复合式慢性应激模型(CUMS)。该模型具有3个特点:①刺激方式比较柔和,由一系列强度不太大的刺激组成;②复合式,即多个刺激组合;③不可预见性,即随机组合各个刺激,没有规律可言,使动物无法对下一个刺激进行心里准备。 大部分研究通常造模3-4周左右,本实验连续造模6周;大鼠寿命约为2.5~3年,6周的时间相当于人类的3~4年。能够连续监测6周以上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及体内各种变化可为研究长年处于压力下人群的状况提供大量科学信息。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的情感障碍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又由于无法通过语言获得应激动物的主观感受。过去二十年里,科研工作者建立了很多行为学检测方法,以期通过这些检测方法获知动物的情感状态,包括体重和摄食情况、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明-暗箱、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悬尾实验、水迷宫等,这些行为实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应了应激动物的各方面状态。比如,“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均反应了动物对周围环境的探究能力,检测的是动物的新奇性和好奇心;“糖水偏爱实验”则反应了抑郁症的一个核心症状——“快感缺乏”;体重和摄食则反应动物的基础生存状态;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考察的是动物应对险境的意志力和持久力。因此,在选择行为学方法时应注意选择组合的合理性,尽可能兼顾各个角度动物能力的测试。本实验所选择的3个实验,体重、糖水偏爱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即分别考察了动物的基础状态、快感缺乏和环境探究能力,是较为合理的选择组合。 本实验将3个实验结果整合在一起得到一个综合成绩,并且自造模开始连续监测6周,通过多个实验、多次检测来反应一只动物是否成模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不可预见性复合式慢性应激模型(CUMS)尽管有诸多优点,但据报道其模型成功率也仅在50-60%左右。目前除了直接观察脑内一些指标(5-TH,CRH,AVP)的变化尚无太简洁的方法加以确定。如果能直接借助动物行为加以判断则非常快捷与方便。我们的筛选方式建立在上述行为学综合成绩可靠性的基础之上,每只动物如有连续2次成绩均低于正常组动物相应时间点平均值,则淘汰出组。统计结果 说明我们建立的行为学筛选方式有望成为筛选应激动物的简便方法,但其精确性则需要脑内实验进一步验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探讨在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检测中建立综合成绩和筛选成功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复合式刺激,连续6周,于刺激开始前、及后的1、2、4、6周检测动物体重、糖水偏爱和高架迷宫实验,由这3项实验成绩整合出综合成绩,并据此对成模动物进行筛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目前公认的不可预测性复合式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类焦虑或抑郁症的情况,但其成模率不高。本研究选择了3个行为实验较全面地反映了动物的基本状态和神经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综合成绩用于模型的筛选,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成模率。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多个实验、多次检测来反应一只动物是否成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更全面反应动物的应激状态;应用行为学筛选方法可提高模型制备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从而能很好的为动物模型后续研究和相关临床药物筛选工作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 目的:探讨在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检测中建立综合成绩和筛选成功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选取2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连续6周的慢性应激刺激。于刺激开始前、及后的1、2、4、6周检测动物体重、糖水偏爱和高架迷宫实验,整合出综合实验成绩,并根据该成绩对成模动物进行筛选。结果:该综合成绩呈现较稳定的变化趋势,应激组从刺激第1周成绩开始略微降低,2-6周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筛选后,各个时间点应激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筛选前更为显著。结论:应用多个行为实验的综合性评分能更全面反应动物的应激状态,该综合评分用于行为学筛检可提高模型制备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获奖情况
- 获2010年校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Kumar B, Kuhad A, Chopra K.Neuropsycho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sesamol in unpredictable chronic mild stress model of depression: behavioral and biochemical evidences.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10 Nov 20. [Epub ahead of print]. Yang C, Wang G, Wang H, Liu Z, Wang X.Cytoskeletal alterations in rat hippocampus following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and re-exposure to acute and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Behav Brain Res. 2009;205:518-24. 亓晓丽 林文娟.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327-33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焦虑和抑郁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逐渐深入到分子和基因水平。但是,由于研究领域的自身特点,焦虑和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却发展相对缓慢。而且,在应用过程中研究者倾向于使用比较经典的动物模型,这也限制了其发展。目前公认的不可预测性复合式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类焦虑或抑郁症血中和脑内的变化,尽管不可预见性复合式慢性应激模型(CUMS)有诸多优点,但据报道其模型成功率也仅在50-60%左右。然而,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检测治疗药物的有效性时又非常强调模型的成功率,这直接会影响对该药物的客观评价。目前除了直接观察脑内一些指标(5-TH,CRH,AVP)的变化尚无太简洁的方法加以确定。 过去二十年里,科研工作者建立了很多行为学检测方法,以期通过这些检测方法获知动物的情感状态,包括体重和摄食情况、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明-暗箱、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悬尾实验、水迷宫等等。这些行为实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应了应激动物的各方面状态。但并未进行合理的行为学检测组合来解决单一检测结果的缺陷,如检测结果不稳定、差异大和难以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