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的调查,发现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农民认知,缴费结构、缴费层次、缴费方式,老年人待遇领取等方面的问题。从制度设计、制度受益者、制度执行的主客观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坚持政府为主导,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培育并发展集体经济,落实集体补助;加强经办管理与经办服务;完善新农保缴费机制;合理定位新农保发展路径,构建城乡一体化国民养老保险体系。
详细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一直游离于制度性养老之外。2009年9月全国10%县(市)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实现了农村居民由“养儿防老”、“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向国家制度性养老的历史性跨越。 本研究在上述背景的指引下,以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为视角,遵照“相关研究梳理-实地调查-新农保实施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展望(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的选取)”的研究路线。通过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中存在农民对制度认知;缴费结构、缴费层次、缴费方式;经办管理状况;老年人待遇领取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制度设计层面,制度执行中的集体经济、地方政府财力补贴、传统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宣传教育;(2)加大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力度;(3)培育并发展集体经济,落实集体补助;(4)强化经办管理能力;(5)完善新农保缴费机制;(6)合理定位新农保发展路径,构建城乡一体化国民养老保险体系,真正使农民“老有所养”

作品图片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的调查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的调查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的调查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的调查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 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河北省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新农保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思路】 遵循“相关研究梳理-实地调查-新农保实施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展望”的技术路线。对廊坊、涿州、鹿泉试点进行调查,探讨新农保实施情况、农民对其满意状况,指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最后,提出新农保在我省的发展路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1)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立足现实,有充分理论支撑;(2)研究方法科学。利用结构式访谈和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先进性】 (1)选题新颖。新农保处于试点阶段,学者对此研究尚少;(2)视角独特。论述新农保实施状况时兼顾农民对制度的满意程度;(3)方法先进。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满意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充实对新农保的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1)利于河北省相关部门深入了解新农保实施情况;(2)为相关部门完善新农保试点工作提供参考;(3)利于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步伐。 【现实指导意义】 (1)本项目部分成果可为理论工作者提供启示。如对满意度的回归分析,可为高校师生分析新农保提供新思路;(2)所提部分对策切实可行,在条件允许的试点地可尝试开展

作品摘要

本研究以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河北廊坊、涿州、鹿泉试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中存在农民对制度认知,缴费结构、缴费层次、缴费方式,老年人待遇领取等方面的问题。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水平不高)、制度受益者、制度执行的主客观环境(集体经济、地方政府财力补贴、传统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坚持政府为主导,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培育并发展集体经济,落实集体补助;加强经办管理与经办服务;完善新农保缴费机制;合理定位新农保发展路径,构建城乡一体化国民养老保险体系,真正使农民“老有所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 [2] 卢海元,和谐社会的基石: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11 [3] 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米红,冯磊. 基于真实参保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展预测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J].Social sciences.2009,(10). [5] 刘卫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构想—以青岛市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07(7):46-50. [6] 刘建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7] 卢海元.实施“粮食换保障”,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安徽省开展“粮食换保障”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J],社会保险研究.2009(6):25-33. [8] 刘晓梅.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68-71.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1986年民政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骆德春(2009)经过研究指出,此种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具备社会性,延续的是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缺乏保障和激励机制。实际上,这种模式只能实现个人自我保障,养老金既不能实现代际之间调剂,也不能实现同代不同行业之间的调剂,基金缺乏互济功能。(邓大松、刘昌平.2007)2009年9月,国务院提出在10%县(市)实行新农保试点,力争在2020年实现制度的全覆盖。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规范性研究,包括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的争论,实施现状及问题;另一类是实证研究,包括区域性调查、模型论证等。第一,制度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卢海元(2009),王黎明(2007)分别从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等现实意义进行过阐述。另外,卢海元(2009)从政治环境、社会条件、财政状况出发,得出建立新农保时机已然成熟。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刘卫国(2007)、王天意(2008)等。第二,政策实施状况。季家海(2007)在肯定新农保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指出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特别提及自愿参保机制实际上为“保富不保贫”的代名词。第三,在新农保区域性调查上,侧重在对政策的宣传、农户参保情况、缴费情况、经办管理机构滞后等问题的考察,并依此提出相应解决之道。如:刘建峰(2010)对黑龙江省新农保的调查,苏东海(2010)对宁夏试点平罗、贺兰、西地的深入调研。另外,在模型分析上,米红,冯磊(2009)从政府有限财政理念出发,以青岛阳城参保数据为基础,利用生命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当地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预测,得出基金完全具备支付能力的结论;李升(2010)以山东省1992—2007年参保覆盖率为原始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农民的文化水平,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以及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以下两点不足:①研究内容中,对制度客观实施状况研究居多,研究农民对制度满意状况,不同群体满意度研究较少,尤其是运用回归模型的方法探讨不同群体对制度满意度的研究尚属空白;②对新农保理论分析较为透彻,但是内容空泛,切实、可行的措施性研究偏少。本研究意在弥补上述的缺陷与不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