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调研
小类:
社会
简介:
走产业化道路、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农民的脱贫致富意义重大。新洲区徐古镇蘑菇种植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具有借鉴意义,它的借鉴意义不仅局限于特色农业本身,而且可以抽象概括出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作方法,以运用到其他各个领域,这一点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详细介绍:
走产业化道路、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农民的脱贫致富意义重大。对于广大贫困的农村而言,在耕地有限且地形条件受到重重限制的情况下,其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靠蘑菇产业使农村发家致富是这方面的典型。徐古镇毗邻大别山,土地贫瘠,本是远近有名的省级贫困镇,但通过引进蘑菇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现已成为全国蘑菇种植之乡,使农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徐古镇蘑菇种植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具有借鉴意义,它的借鉴意义不仅局限于特色农业本身,而且可以抽象概括出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作方法,以运用到其他各个领域,这一点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是我们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种植蘑菇的徐古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徐古镇的相关研究材料和所学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对实践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较深入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适当的展望与分析,最终提交调研报告。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徐古镇镇政府关于蘑菇产业化的开发决策提供了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徐古镇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提供了一定的意见建议。 调研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我们研究小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同时也使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促进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结合实际的运用,另一方面也显现出我们相关知识的缺乏,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我们获益良多。

作品图片

  • 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调研
  • 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调研
  • 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调研
  • 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调研
  • 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调研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徐古镇蘑菇种植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它的借鉴意义不仅局限于特色农业本身,而且可以抽象概括出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作方法,以运用到其他各个领域。 基本思路:引言→ 徐古镇产业化发展调研综述→徐古蘑菇产业化发展历程回顾→徐古镇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徐古镇蘑菇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徐古蘑菇产业化发展意义及前景展望 →结束语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在内容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把特色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具体表现为把蘑菇产业与人口老龄化、政府最高限价和整个产业链等经济社会问题融合起来对问题进行分析。 (2)在形式上,我们在田间地头和菇农进行近距离的交谈、采访,避免了以简单收发问卷的方式得到的敷衍结果。运用的理论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的学术价值在于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为农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资源和物质基础。其应用价值在于开拓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新领域,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课题是大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并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提出。研究成果为徐古镇镇政府关于蘑菇产业化的开发决策、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民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品摘要

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三农”问题如何解决?走产业化道路、发展特色农业是一条必经之路。对于广大贫困的农村而言,在耕地有限且地形条件受到重重限制的情况下,其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靠蘑菇产业使农村发家致富是这方面的典型。徐古镇毗邻大别山,土地贫瘠,本是远近有名的省级贫困镇,但通过引进蘑菇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现已成为全国蘑菇种植之乡,使农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徐古镇蘑菇种植的成功经验极具借鉴意义,而且它的借鉴意义不仅局限于特色农业本身,而且可以抽象概括出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作方法,以运用到其他各个领域,这一点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徐古镇蘑菇种植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其现状又如何呢?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走进徐古镇,为大家一一解开谜团。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0月,该作品获得江汉大学2010暑期社会实践最佳成果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①#11及访谈内容 ②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界定与政府角色.农业技术经济,1997(6),1-5 ③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44 ④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71 ⑤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57 ⑥李纪恒.农业产业化发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6,55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55 ⑧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48-49 ⑨张光亚.中国常见食用菌图鉴.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和扬子晚报《研究发现蘑菇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小田2010.3.3 ⑩发中华工商时报《中国老龄化速度居全球首位 2050年将有4亿老人 》2010.8.2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自发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业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根本、最基础的产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业仍是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如何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实现农业稳定快速发展,走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意义重大。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层出不穷。下面以清远市农业产业化研究为例说明。 农业产业化效果点击:   (1)政策保障强化。2008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主要包括三方面政策:实行资金扶持;实施奖励机制;实行政策优惠。   (2)产业化组织培育壮大。截至2010年,全市具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178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8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58.6亿元,带动农户33.7万户户均年增收3392元。 (3)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变革。农民除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租金外,还能就近就业,有了稳定经济收入,实现了公司和农民利益的双赢。 (4)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加快。全市178个具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年销售收入58.6亿元,出口创汇3042万美元,带动农户33.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6.5%,带动农户增收114310万元,户均年增收3392元,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按照扶持政策中的“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清远实施“强龙工程”,几年发展,“强龙工程”成绩喜人。 (6)产业化拉动品牌效应。当今农产品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品牌是市场准入的金钥匙和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7)特色农业变成农民致富“摇钱树”。清远市现有三家中型油茶精加工企业,市场前景广阔,通过产业化策略,发展油茶特色产业,油茶已经变成了当地林农的“摇钱树”,而这是清远发展特色农业的众多成果之一。近年来,清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优质鸡鸭鹅、砂糖桔、无公害蔬菜、有机稻、奶牛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以及优质烟叶、中药材、竹笋、蚕桑等“四大特色农业基地”。 清远着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成优势,加快发展以特色产品为纽带的产业,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