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自适应电磁阻尼式高楼缓降器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机械与控制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通过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被动发电模式下的电磁转矩控制调节绞盘转速,运用电磁阻尼原理:当重物下降带动绞盘转动,通过减速器带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转动,产生感应电压,由计算可得重物下降的速度与电压成线性关系,利用纯硬件电路控制器来控制外电路IGBT开关的状态,以此来控制电机转子中的电流,达到控制电磁转矩的目的。从而实现自救逃生人员下降速度平稳、自适应控制。
- 详细介绍:
- 本设计为了便于在高楼逃生这种紧急状况下的紧急操作,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磁阻尼式高楼逃生缓降器,该缓降器由主轴及在其上安装的绞盘、减速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救生绳、支撑架和手摇柄等构成。(如图1) 从(图2)可以清楚看到,交流永磁同步电机(14)直接与行星减速器(13)相连,减速器的轴通过标准键(11)与由45号钢制成的滚筒(12)联接,使其同步转动,主轴(4...(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本新型高楼缓降器设计过程贯穿了三个主导思想: 第一、高楼逃生的过程本质上是人员势能释放的过程,采用电磁阻尼方式具有制动力调节平滑,无机械磨损,物理原理可靠的优点。 第二、采用纯硬件电路控制对电磁阻尼进行自适应调节,显著简化了高楼缓降装置的操作复杂性,便于多种人群紧急使用。 第三、发电制动过程中,利用逃生人员释放的势能对控制器进行供电,使其...(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本新型逃生器将机械和微电子结合,利用Bang-Bang控制的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测试、判断和控制工作,以实现预期的功能,使作品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减免了过多的人为操作,降低了处在危险中的逃生人员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二次事故率。本高楼缓降器适用于各类建筑空中救险、逃生装备。尤其对于很多公共娱乐场所(商业楼、银行、医疗建筑、宾馆等)更具有安全保障作用,属于公共场所固定安装式逃生设备。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2010年5月29日在宁波大学参加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获得三等奖。 2010年11月10日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1年1月被立项为浙江省新苗人才课题项目。 201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孙丙宇研究员对该设计作品进行的评价。 2011年4月11日提出专利申报,申请专利号为:201120103128.2。
作品所处阶段
- (B)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 D. (自填)
技术转让方式
- 按专利所附权利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 √模型 √图纸 √磁盘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推广应用价值: 本高楼缓降器适用于各类建筑空中救险、逃生装备(住宅楼、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等)。尤其对于很多公共娱乐场所(商业楼、银行、医疗建筑、宾馆等),更具有安全保障作用,相较于其他市场上的高楼缓降器,不存在机械摩擦,能更高效、更安全地将需救人员送至地面,而且能实现较多人的重复使用而不会被损坏。相信各公共场所如果安装了该高楼缓降器,也就是为顾客提供了更有力的...(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市场上的缓降器形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通过缓降绳索带动主机内的行星轮减速机构运转与磨擦轮毂内的磨擦块产生磨擦作用,从而产生阻力,使重物下降速度减慢。与此同时,人们也有运用摆线齿轮减速系统、液压阻尼系统、离心力原理、空气阻尼系统、速差式备用制动器等原理系统研制缓降器。尽管实现原理不同,缓降器的一般应用情况要求其将避难者降落速度控制在0.7~1m/s。 然而诸如行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