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杭州市小学中高段儿童责任意识的调查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文是对杭州小学中高段儿童从自我、家庭、集体、社会的四个方面进行责任意识测量。调查发现,总体上儿童责任意识良好;四个维度中,家庭责任意识发展最好,自我责任意识发展最差;女生的责任意识高于男生的责任意识;儿童的责任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儿童责任意识内化程度不高,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儿童缺少活动体验影响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儿童责任中存在的问题为儿童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详细介绍:
本文是对杭州小学中高段儿童从自我、家庭、集体、社会的四个方面进行责任意识测量。调查发现,总体上儿童责任意识良好;四个维度中,家庭责任意识发展最好,自我责任意识发展最差;女生的责任意识高于男生的责任意识;儿童的责任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儿童责任意识内化程度不高,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儿童缺少活动体验影响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儿童责任中存在的问题为儿童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责任意识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小学生责任意识研究让教师、家长意识到责任教育的紧迫性,在行动上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德育教育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希望有利于调动各方资源量来进行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本文以杭州某小学中高段儿童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从儿童对自我、家庭、集体、社会四方面责任意识来了解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国内对于责任的研究都开展得较为深入。以往的研究多从伦理学、德育理论等角度出发,忽略了责任的心理因素。主要集中在对责任理论讨论和责任教育培养两个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责任意识问题的研究较少。在责任意识方面研究的对象也多为大学生和青少年,对小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研究并不多见。希望通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研究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关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瓦解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人们对于他人、集体的责任越来越淡漠。当地震、洪水、干旱等残酷的灾难接连发生,有些人在积极赈灾,而有的却以此追求个人利益。儿童是祖国的希望,责任感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不仅关心到孩子们的学习和智力开发,更是孩子们健康地成长,以后立足社会的重要人格品质。因此研究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状况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品摘要

本文是对杭州市小学中高段193名儿童从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责任意识测量。调查发现,总体上儿童责任意识良好;四个维度中,家庭责任意识发展最好,自我责任意识发展最差;女生的责任意识高于男生的责任意识;儿童的责任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儿童责任意识内化程度不高,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儿童缺少活动体验影响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儿童责任中存在的问题为儿童责任意识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在2011学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 校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徐立明.当前小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苏兰.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调查分析与教育思考[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9参考文献4 [3] 葛雷.论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D].河南:河南大学,2009 [4] 金芳、杨丽珠.儿童责任心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3):40-43 [5] 程东峰.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3,(2):29-34 [6]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 闫杰.儿童心理理论对责任教育的启示[J].心理学探索,2010,30(115):4-9 [8] 李明,叶浩生.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123-128 [9] 高长丰、王伟、张建波.中小学生学业责任心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88):676-681 石文山.责任意 [10] 识及其培养: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J].心理学探索,2010,30(115):10-14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责任意识研究现状 1、认知发展水平的研究 1985年,我国学者陈会昌对7~16岁儿童的责任观念的发展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儿童责任观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水平,水平一是“强制性责任水平”(7岁左右),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而是出于外界的强制才能履行责任,相当于柯尔伯格的前习俗水平;水平二是“半理解性责任水平”(9—12岁),处于该阶段的儿童逐渐摆脱了命令者(如,教师、父母或有影响力的同伴)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对责任心的理解及某项责任对他人的重要性而作出相应的认知判断,但这种理解尚不全面、深刻,相当于柯尔伯格的习俗水平;水平三是“原则性责任水平”(14—16岁),这是一种完全摆脱了对发出命令者的恐惧,其主要依据是责任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重要性。因此,该水平上的责任认知是全面、深刻、稳固的,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陈红兵、申继亮用自编问卷对中小学生的学业责任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学业责任意识的发展遵循道德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学生的学业责任意识分为盲目顺从、内化顺从、半主动、积极主动四个水平。 (二)国外责任意识研究现状 1、认知发展水平的研究 Goodnow和Warton考察了104名儿童(3、6、9年级)在家庭生活中的自我责任意识的发展状况(Goodnow&Warton,1991)。结果表明,被试的自我责任意识反应了三种水平,分别是:(1)直接原因型责任(dircet-cause responsibility),即儿童解决有自己引起的问题;(2)自我调节型责任(self-regulation),即儿童在没有提醒或暗示的情况下,能够最自己的任务或事情负责;(3)持续型责任(contimuing responsibity),即当他人完全承担了某一儿童的某项任务之后,该儿童仍认为自己应该对那项任务或事情负责 另外,Smetana和Braeges在一项儿童责任意识的研究中发现,3岁半以后儿童的“权威依赖性”表现降低(Smetana&Braeges,1990)。换而言之,尽管成人允许儿童违反道德规则,但儿童仍认为那是错误的,顾不接受成人的意见。Laupa在研究中也有相似的发现,即部分4岁左右的儿童不再以“权威意志”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Laupa,1994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