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对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展望
小类:
经济
简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剖析,为将来有步骤有思路的进行对农村经济改革和谋划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详细介绍: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影响。通过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辉煌成就 二、农村经济制度的改善 三、我国农村经济的前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关注“三农”,关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宝库,又为农村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列举,简单而又明了地阐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通过对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展望,加强9亿农民的信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运用最新的调查数据,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本文详细统计和论述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前景趋势并做了简单的分析,论点不单一,并有事例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剖析,为将来有步骤有思路的进行对农村经济改革和谋划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品摘要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影响。通过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辉煌成就 二、农村经济制度的改善 三、我国农村经济的前景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全武:《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路径与前景》,《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2] 范志国 因地制宜 科学谋划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9月 [3]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三联出版社,1993年 [4]杨建军. 农村市场经济初探[J].经济师, 2002年4月 [5]熊德平:《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 [6]陈锡文:《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总体思路》2010年4月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4期 [7]王春萍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02期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 [9]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 2009年 [10] 陈晨.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J].时代金融, 2006(05)

调查方式

√ 走访 □ 问卷 √ 现场采访 √ 人员介绍 □ 个别交谈 □ 亲临实践 √ 会议 √ 图片、照片 √ 书报刊物 √ 统计报表 √ 影视资料 □ 文件 √ 集体组织 □ 自发 □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0年内,农民纯收入的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的水平。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对于相对落后地区而言,完成这一目标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受其波及,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逆转。因此,在当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背景下,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谋划新形势下农民增收新思维,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保障,拓展空间,深挖潜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的质量和水平。三农问题是一个在世纪之交兴起的话题,但却已经伴随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存在了两千多年,其实王朝更替的规律背后蕴藏着的就是三农问题的缓解与突显的周期性循环。只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开始浮出水面并在不久之后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党和政府的的认同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显学”的。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忘记李昌平那带着深情的呼吁:“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正是在许多像李昌平一样的人努力下,中央开始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将之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接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历史需要传承”,此时,我们不能不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等人掀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也不能忽视在世纪之交温铁军等人明确提出并在全国几十个农村展开的新乡村建设运动。本专题我们将对历史与当下的乡村建设理论进行详尽的介绍,以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因地制宜的展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