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UV牙刷消毒器对口内常见致病菌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研究从“UV牙刷消毒器消毒对菌落生长影响”及“UV牙刷消毒器消毒对刷毛上菌落生长影响”两个方面实验,与日常牙刷清洁方式进行对照,检验UV牙刷消毒器杀灭牙刷刷毛上大肠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25922)效果,并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UV牙刷消毒器消毒5min,可杀灭附着在牙刷刷毛上大肠杆菌浓度为1.2×103cfu/ml,
- 详细介绍:
- 检验UV牙刷消毒器杀灭牙刷刷毛上大肠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25922)果,并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实验方法:(1):18支灭菌牙刷随机分成A1-6、B1-6、C1-6三组,先将A1-6、B1-6组浸入制备好的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菌悬液50ml中4min,然后A1-6、B1-6、C1-6组牙刷刷头置于灭菌蒸馏水中荡洗5s后,A1-6组置于牙刷消毒器中消毒5min,再将A1-6、B1-6、C1-6组牙刷刷头置于灭菌蒸馏水中荡洗1min后,在各取其荡洗液10μl涂布于LB固体培养基,37℃恒温培养36h,鉴定、菌落计数。(2):18支灭菌牙刷刷头随机分成D1-6、E1-6、F1-6三组。先将D1-6、E1-6组浸入制备好的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菌悬液50ml中4min,然后将D1-6、E1-6、F1-6组刷头置于灭菌蒸馏水中荡洗5s后,D1-6置于培养皿中,E1-6组先置于牙刷消毒器中消毒5min,再置于培养皿中;F1-6直接置于培养皿中。D1-6、E1-6、F1-6组培养皿均加入培养液,37℃培养72h后,取出刷头,固定,显微镜下观察刷毛,并测定培养液OD值。 实验结果:(1)D1-6组荡洗液涂布的平板上可观察到菌落,经鉴定为大肠杆菌, E1-6、F1-6组均未观察到菌落;(2)显微镜下,D1-6、E1-6、F1-6组刷头刷毛上均未见明显菌落;D1-6、E1-6、F1-6组培养液的平均OD值分别为1.228、 0.237、 0.225,D1-6组与E1-6、F1-6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E1-6与F1-6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UV牙刷消毒器消毒5min,可杀灭附着在牙刷刷毛上大肠杆菌浓度为1.2×103cfu/ml。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通过使用UV牙刷消毒器检验杀灭牙刷上大肠杆菌国际标准株的效果,并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牙刷消毒意识,促进口腔健康。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刷牙后牙刷刷毛上存在大量的对人体有危害的微生物,因此牙刷消毒存在必要性,本作品国内首次采用UV牙刷消毒器应用于牙刷上常见口内细菌的研究,从而为牙刷消毒奠定理论基础,寻找有效可行的牙刷消毒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研究采用的UV牙刷消毒器具有使用操作简单、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科学智能,便于携带等优点,易于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进而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可以提高人们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学术论文摘要
- UV牙刷消毒器盒体内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线易被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核酸吸收,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死亡。本研究从“UV牙刷消毒器消毒对菌落生长影响”及“UV牙刷消毒器消毒对刷毛上菌落生长影响”两个方面实验,与日常牙刷清洁方式进行对照,检验UV牙刷消毒器杀灭牙刷刷毛上大肠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25922)效果,并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UV牙刷消毒器消毒5min,可杀灭附着在牙刷刷毛上大肠杆菌浓度为1.2×103cfu/ml, 其对实验中大肠杆菌标准株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这同国外学者采用紫外线为消毒原理的牙刷消毒器进行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耿敬章.紫外线对梨清汁中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 P24-26. [2] 温桂华.大学生牙刷的卫生细菌学调查[J]. 哈尔滨医药,2007,27 (1):P43-44. [3] 张永吉.刘文君.紫外线消毒对光复活时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7):P46-49. [4] 张艳霞.家庭使用中的牙刷细菌污染情况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1,17(3):P69-70. [5] Boylan R, Li Y, Simeonova L, Sherwin G, et al. Reduction in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toothbrushes using the Violight ultraviolet light activated toothbrush sanitizer[J]. Am J Dent,2008,21(5):P313-317. [6] Julius R Berger, Mark J Drukartz, Mark D Tenenbaum. The efficacy of two UV toothbrush sanitization devices. A pilot study [J]. NY State Dent J,2008,74(1):P50-52. [7] Komiyama EY, Back-Brito GN, Balducci I, et al.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the disinfection of toothbrushes[J]. Braz Oral Res,2010,24(1):P28-33. [8] Mehta A, Sequeira PS, Bhat G.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nd decontamination of toothbrushes after use[J]. N Y State Dent J,2007,73(5):P1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牙刷刷牙后牙刷刷毛上可粘附有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等,在潮湿环境下,加之牙刷刷毛上经常可能残留牙膏中的糖分,以及还可能沾有食物残渣等,而使存留在牙刷上的微生物会利用未冲净的糖分及食物残渣等而大量繁殖。牙刷被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可以经过再次刷牙而再植于口腔局部环境中,进而引起再次感染,牙刷消毒成为异常关注的问题,因此人们采用了多种牙刷消毒方法,但是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大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消毒不全且受天气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以及因为大多牙刷材质是不耐热树脂材料而使煮沸方法消毒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采用盐水、醋、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新洁尔灭等浸泡式消毒时,残余的消毒液体难以完全去除或者也存在消毒不全的问题;抗菌剂喷雾消毒、臭氧消毒、光触媒消毒,还有消毒柜消毒等方法,则受使用设备条件限制,部分人群较难使用等,且以上消毒方法操作复杂,使用较为繁琐,实用性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简单方便实用、易于推广、消毒效果好的牙刷消毒方法来防止“病从口入”。 近年,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线易被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核酸吸收,从而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离解,核酸中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破坏各种病毒和细菌的DNA结构,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死亡,且消毒消毒效果明显,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其应用于牙刷消毒。 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科学智能,便于携带等优点的UV牙刷消毒器(盒体内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进行牙刷消毒,检验其消毒效果,从而为寻找有效可行的牙刷消毒方法提供思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