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笔者选取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两个证型及临床典型病例,论述了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临证经验,并结合个人学习体会,浅探邓沂教授临床用药特点及独到的防治原则。
- 详细介绍:
- 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 临证经验总结 田苗 宋海祯 杨琼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笔者选取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两个证型及临床典型病例,论述了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临证经验,并结合个人学习体会,浅探邓沂教授临床用药特点及独到的防治原则。 关键词:邓沂;半夏泻心汤;溃疡病; 慢性胃炎 邓沂系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为国家“九五”全国名老中医于己百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主要从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药膳学等课程的教学及中医内科的临床工作,擅长内科系疾病的治疗,尤以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最有特色,其临证经验丰富,辨证独具匠心,用药轻灵,效果显著。吾有幸跟随邓师门下,侍诊于旁。现将吾师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于下,以飧同道。 半夏泻心汤为张仲景治疗误下伤中,以致少阳热邪乘虚内陷,郁结心下,形成寒热互结,虚实夹杂,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满或呕、或利的主方。邓师巧妙地运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合芍药甘草汤与金铃子散,或合旋覆代赭汤等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肠疾病,效果甚佳。邓师在于己百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临证经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路和特点:邓师认为此两种疾病虽然相互独立,但二者皆因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中气虚衰而导致脾胃功能升降失职而发病。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多以平调寒热,清胃温脾,舒畅气机为治疗大法。在临证用药上,因脾胃虚弱,气血阻滞,或食积内停,郁而日久,化热生火,邓师善用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解里热,透热达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这三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痢疾杆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1];因食积停滞,腑气不通,不通则痛,而胃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邓师善用枳实、槟榔以通腑泻热,调畅气机。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枳实、槟榔具有兴奋M胆碱能受体的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肠蠕动增强,胃肠液分泌增加,食欲增加,且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深得患者赞誉。 1. 溃疡病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2008年9月6日诊:胃胀10年,加重6月,近来胃脘部胀满疼痛,连及两胁肋,纳食不消,身体削瘦,气短胸闷,胃中灼热,口干口苦,嗳气泛酸,暴躁易怒,目昏头痛,大便溏薄,每因食冷,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加重,8年前曾做胆囊切除术。胃镜示:“糜烂性胃炎二级,伴胆汁反流”。诊见:口气秽浊,舌淡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辨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治宜疏肝理气,平调寒热,和胃降逆。药用半夏泻心汤合金铃子散加味: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2g,炙甘草10g,白芍30g,木香12g,白芷12g,蒲公英30g,连翘30g,川楝子12g,元胡12g,海螵蛸20g,白芨15g,柴胡18g,郁金15g,枳实10g,莱菔子15g。取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二诊:患者诸症减轻,胃胀明显缓解,口干口苦已除,守方去蒲公英、连翘,加白花蛇舌草30g,炮姜10g,焦山楂15g,继服10剂,配合饮食及情绪调治两月,愈。随访未复发。 按:溃疡病多以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嘈杂泛酸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病多因气机郁滞,升降失常,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故邓师认为与中医的“胃脘痛”、“肝胃气病”等病可相互参考辨证。溃疡病患者大多属于脾胃虚寒,邪热郁阻,但临床很少见到纯粹的寒症或热证,更多的则是寒热夹杂。如患者胃脘痛以喜温喜按为特点,证属虚寒。却同时又有舌红,大便干结,胃脘灼痛,口苦等一派热象。但食冷即泻,泻泄清稀,这在临床非常多见[3]。邓师认为此类病症多以脾胃虚寒为病本,邪热郁阻为病标。且发病机制也非常明确:一方面,患者素体孱弱,中气虚寒,容易导致饮食停滞,日久宿食易趋热化;另一方面,脾胃功能不足,气机易于郁阻,不通则痛。加之肝木侮土,气郁日久,易于化火。然而,患者素体本属虚寒,临床极易出现如此寒热夹杂,虚实交替的症状。故邓师在治疗上趋于清上温下,舒肝理气,止痛止酸。方选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金铃子散、蒲公英、连翘加减。方中半夏开结散瘀,与黄芩、黄连并用,平调寒热;炙甘草、党参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木香去滞、行气止痛;白芷行气消滞,和血止痛;连翘合用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是邓师治疗脘腹疼痛、内郁化火的必用药组。金铃子散舒肝清热,行气止痛。全方共凑平调寒热,舒肝解郁,止酸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元胡抗菌镇痛,改善微循环;党参具有抗粘膜损伤、增加胃粘膜血流,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白芨抑制胃酸分泌,对溃疡形成保护膜,促进溃疡愈合;白芍、甘草有镇痛,抗菌消炎,加速粘膜修复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保护粘膜、生肌止痛的作用,对促进溃疡愈合有较好的疗效[4]。临证加减:若气滞甚,加柴胡、郁金;泛酸甚,加瓦楞子、海螵蛸;兼夜卧不安,加川芎、酸枣仁等。故用于临床溃疡病患者非常有效。 2.慢性胃炎 典型病例:张某,女,56岁,2008年6月14日初诊,患者自觉脘腹胀满闷痛半年,加重一周,时轻时重,喜温喜按。平日素有身体虚弱,脘腹冷痛,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近来因起居不慎,饮食生冷而加重。纳呆不消,口干喜热饮,大便稀软不成形,伴泡沫黏样物,受凉症状加剧。曾查慢性萎缩型胃炎。诊见:体形羸弱,面色晦暗无泽,语声低微,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弱。诊断:脾胃虚弱,纳运无力。治宜辛开苦降,升清降浊,补气健脾。方选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味: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2g,炙甘草10g,白芍30g,木香12g,白芷12g,蒲公英30g,连翘30g,陈皮10g,砂仁6g,鸡内金15g,代赭石20g,莱菔子15g,炮姜10g,焦山楂15g,郁金15g。取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二诊:腹胀腹痛减轻,大便成形,食欲增加。守方再进6剂,嘱平日服补中益气丸,并配合饮食调治,渐得康复。 按:本证型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喜温喜按;疼痛有时,饮后痛减;腹部胀满,得嗳气矢气疼痛缓解;面黄,面色晦暗少华,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脉细或弦或滑。邓师释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脘饱胀,食后尤甚,或有嗳气,胃痛,大便不调等兼证。现代医学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5]。邓师认为本证可与中医的“痞证”互参,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慢性胃炎患者大多具有脾阳虚弱而胃阴不足的特点。脾阳虚弱则易生寒,胃阴不足则易生热。此类患者多有长期慢性病史,偶因饮食不当或情志失调等加重或复发,故临床多见虚实错杂,寒热互结诸证变化。在临床搜集病情资料时,不乏既有胃脘痞满,胀痛不舒,纳食不消,嗳气吞酸,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热象,又可见到因食生冷后肠鸣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脉沉缓等寒象。故邓师强调在治疗时应着重温脾清胃,平调寒热,消痞除满,顾护胃气,方选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连翘、蒲公英加减。方中半夏能散郁开结,以除胃脘满闷,嗳气呃逆,炮姜温经散寒,二者相配,辛开散寒以和阴;黄芩、黄连苦降清热以和阳;党参、炙甘草扶正以助祛邪,可使中气得复;代赭石,莱菔子苦辛降,宜于胃虚气逆所致胃脘胀闷,纳呆食少,嗳气呃逆等症的治疗。综观全方,寒热并用,苦辛并进,补泻兼施,标本兼治,服后可使寒热平调,阴阳和谐,升降复常,中气振作,故慢性胃炎服之有效。现代药理研究:党参、黄连、白花蛇舌草均有一定的调整机体免疫作用,均可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活力,且党参可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调节作用[6]。临证加减:若纳呆食少,加陈皮、砂仁、焦山楂、鸡内金、炒麦芽;夜卧不安,加川芎、酸枣仁;若阴虚甚,加沙参、麦冬、石斛。笔者体会,在病情控制或好转,脾运稍健,胃气复苏之时,投以香砂六君子,参苓白术等补脾健胃之剂,并特别注意配合饮食调节,对恢复脾胃功能非常重要。正如中医有云:“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结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说明胃痛与木气偏盛,肝胃失和有关。《景岳全书》认为:“痞满一症,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满也。”故临床用药须辨治准确,灵活加减,同时,对于此类病症应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邓师强调:“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过饱伤胃,过饥伤脾,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故平时需合理调节饮食,忌生冷油腻刺激食物及饮酒,适寒温,戒伤悲,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的巩固疗效。《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茶为充,气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主张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膳食结构合理性的本质体现了营养成分的平衡,酸碱性食物的平衡和新陈代谢的平衡[7]。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1,129,157. [2]秋增超,窦小玲.辩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65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41-1142. [3]邓沂等.于己白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举要[J].中医药通报,2003,2(4):77. [4]赵州凤.舒肝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J].河南中医,2008,28(9):53.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幽门螺旋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2003中国)[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522-523. [6]辛红等.胃康方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4):66 [7]刘占文.中医养生大概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3,53(10):66-67.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笔者通过三年来在门诊跟随邓沂教授临床应诊,临证观察,归纳总结出邓师在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肠疾病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点,其临床疗效确切,现撰写论文,以飧同道。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该作品是本人跟随邓沂教授临床观察总结,在邓沂教授的精心点拨指导下完成的。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临证经验丰富,辨证独具匠心,用药轻灵,效果显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尤以慢性胃、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最有特色,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值得继承发扬。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作品论述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临证经验,在临床上治疗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肠疾病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 目的:浅探邓沂教授在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临证经验。 方法:笔者通过在门诊临证观察,结合个人学习体会,从溃疡病、慢性胃炎的两个证型及临床典型病例方面论述邓沂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结果:邓沂教授在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病,效果显著,疗效突出,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1,129,157. [2]秋增超,窦小玲.辩证分型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胃炎65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41-1142. [3]邓沂等.于己白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举要[J].中医药通报,2003,2(4):77. [4]赵州凤.舒肝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J].河南中医,2008,28(9):53.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幽门螺旋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2003中国)[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522-523. [6]辛红等.胃康方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4):66. [7]刘占文.中医养生大概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3,53(10):66-67.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少阳痞症,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先进的研究手段陆续发现了本方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理学效能。对于该方剂的药物搭配、药量比例、整方属性的组成等,以针对人体或疾病的生理、生化、分子、体液、免疫、神经方面,或与应用西药组对比等各个方面进行专项实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证明了该方剂组成缜密,药性搭配、药量配比科学。现已广泛应用于溃疡病、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病、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复发性口疮、妊娠恶阻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 “双向调节作用”。体外药敏试验发现,本方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单味主药黄芩、黄连对hp亦具有明显药敏作用,该方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缺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