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业不良成因与对策探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次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收集了农民工子女学业不良现状与成因的相关资料。运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编制了农民工子女学业不良成因学生量表、农民工子女学业不良成因教师量表,探究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得出家庭因素和文化差异是导致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学业不良的主要客观原因。通过对学业不良成因的研究,尝试探究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详细介绍:
此次调查共对368名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群体进行PRS量表的评定,收回适合研究对象的有效问卷325份,问卷有效率为88%。 其中男女比例为89:101。筛选出有学习障碍情况的共126人,占总人数的34% ,高于我国的一般检出水平。其中言语性学习障碍85,非言语性学习障碍117 。男生有学习障碍情况的73 人 ,女生有学习障碍情况的 53 人。 通过与国内静进等人的区域常模进行对比,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业不良程度严重于区域常模,其中,非言语性学习障碍占比重较高。男生出现学习障碍的情况多于女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的学业不良现状较一般小学要严重。基于本次调查,研究者发现,导致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产生学业不良的主观因素是社会环境导致的学习自卑与畏难情绪,客观因素是家庭因素与文化差异。 基于调查的结果,再探讨解决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业不良的消除途径。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改善学业不良现状上,不仅是需要农民工子女个人在学习上的努力、心理上的成长。全社会都有责任给予这一群体以帮助。不仅是老师、家长能够给与这个群体关爱与温暖,社区、政府、社会团体,都能够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品图片

  • 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业不良成因与对策探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农民工作为现阶段社会背景下的弱势群体,其利益的维护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群体的学业不良研究,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农民工子女学习与生存现状,同时也能拓宽学业不良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民工子女群体的学习状态提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研究思路较为务实,更注重实证调查与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实地测量确保研究结果的翔实、可靠。基于现实的调查研究,对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有积极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关注于目前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问题,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研究结果上和策略探究上,叙述较为详尽、可靠,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品摘要

此次调查共对368名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群体进行PRS量表的评定,收回适合研究对象的有效问卷325份,问卷有效率为88%。 其中男女比例为89:101。筛选出有学习障碍情况的共126人,占总人数的34% ,高于我国的一般检出水平。其中言语性学习障碍85,非言语性学习障碍117 。男生有学习障碍情况的73 人 ,女生有学习障碍情况的 53 人。 通过与国内静进等人的区域常模进行对比,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学业不良程度严重于区域常模,其中,非言语性学习障碍占比重较高。男生出现学习障碍的情况多于女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的学业不良现状较一般小学要严重。基于本次调查,研究者发现,导致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产生学业不良的主观因素是社会环境导致的学习自卑与畏难情绪,客观因素是家庭因素与文化差异。 基于调查的结果,再探讨解决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学业不良的消除途径。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改善学业不良现状上,不仅是需要农民工子女个人在学习上的努力、心理上的成长。全社会都有责任给予这一群体以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沈烈敏. 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俞国良. 学习不良:一个有待拓展和深化的研究领域[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 静进. 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的修订和在小学生中的试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2) 李君荣,周平. 学习障碍儿筛检测试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1999,20(6) 魏源.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的区域性应用性研究[J].特殊教育2004.45(3) 刘全礼. 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学[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张利. 对小学学业不良儿童班级同伴关系的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 石学云. 学习障碍学生社会支持、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63) Myklebust H.R. The pupil Rating Scale Reviscal [J]. Grune and Strotton 1981 Feldman R. Parental care and intrusiveness and predictors of the abilities achievement gap in adolescence.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 1998:39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学习不良(learning disabilities)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美国研究者Thelander,Phelps和E.Kirk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与轻微脑损伤有关的学习不良”疑问中首次提出“学习不良”这个概念,用以指代轻微脑功能障碍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我国教育界,通常用“差生”来定义这个群体,但实际上两者仍旧有着一定的差别。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经常回避那些比较要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的弱点;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1] 在我国对学业不良的研究中。华东师范大学沈烈敏教授把学业不良者分为学习失能群体和学业不良群体。其中,学业不良群体指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正常但有特殊学习问题,存在认知技能的缺陷和心理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低下或智力与学习成绩差距较大的一类学习者群体。而学习失能指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引起的,智力正常但是有一般学习问题,学习能力有一方面或者几方面严重缺失,导致认知与心理均有缺陷的学习者群体。[2]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更倾向于华东师范大学沈烈敏教授有关学业不良者的分类。本次研究也主要着重于学业不良群体的成因以及干预方法的研究探讨。因为通过对智力正常但有特殊学习问题的学业不良者进行矫正与指导帮助,运用恰当的教育措施进行干预能够使其的学习状况的到较大程度的改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