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建筑物抗灾设防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建筑物抗灾设防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有效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古至今,自然灾害让人们伤亡惨重,引发了人们对各种建筑物抗灾性能的关注,结合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带来的破坏,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物抗灾设防的建议。
详细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建造了大量的民用和工用建筑。由于建筑物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的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发生改变。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因灾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灾害区划看,全国有74%的城市以及62%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险地区,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物抗灾设防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大型灾害,都死伤惨重,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产生如此后果的原因。当然地震烈度之大,超出了我们的设防水平,是重要的原因,但从破坏结果分析我们的建筑抗灾设计规范还应进一步完善,建筑抗灾构造措施还应进一步改进。我们应该实现“小灾不坏,中灾可修,大灾不倒”的建筑抗灾设防目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建筑物抗灾设防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有效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古至今,自然灾害让人们伤亡惨重,引发了人们对各种建筑物抗灾性能的关注,结合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带来的破坏,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物抗灾设防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建筑物抗灾设防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有规律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使其市场与现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从决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论。文中不仅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各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还根据具体的破坏形式提出了解决或减轻破坏的方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珍视生命的存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建筑安全,其不再仅仅是死不死人、伤不伤人的问题,而是转变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个劳动者的职业建筑安全健康上来。劳动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还对舒适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论文摘要

建筑物抗灾设防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有效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从古至今,自然灾害让人们伤亡惨重,引发了人们对各种建筑物抗灾性能的关注,结合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带来的破坏,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物抗灾设防的建议。建筑物抗灾设防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大型灾害,都死伤惨重,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产生如此后果的原因。当然地震烈度之大,超出了我们的设防水平,是重要的原因,但从破坏结果分析我们的建筑抗灾设计规范还应进一步完善,建筑抗灾构造措施还应进一步改进。建筑抗灾设防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生命是伟大的,但也是脆弱的,需要尊重和呵护,只有科学规划、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支撑起生命的蓝天,让生命绽放的更加灿烂。对于一座完整的建筑,其选址、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都会对建筑的抗灾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在灾难来临时,都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绝不能马虎。只要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注重科学抗灾设防,就能够实现“小灾不坏,中灾可修,大灾不倒”的目标。

获奖情况

尚未以任何形式发表

鉴定结果

该作品内容确属该团队研究成果,内容真是,有很高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罗云建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崔克清,张礼敬,淘刚,建筑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金龙哲,宋存义,建筑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李如义,理论经济学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6] 罗斯,M.斯塔尔,鲁昌,许永国译。一般均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进程加快,一批大型重点工程和成片城镇园区开发相继建成。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以设,使得社会物质财富总积累愈来愈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但从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来看,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将更加严重,一旦遭受破坏性地震袭击,对社会的经济损失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将难于估计。地震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是巨大的。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秒钟内,就将这座北方工业重镇夷为平地。严重的地震灾害,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人们也逐渐了解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程度,不仅与地震的震级、类型和发生时间等基本因素有关,同时,与抗震设防水平、防震减灾工作状况以及建筑物的质量等内容密切相关。事实表明,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倾塌,以及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燃气、爆炸、泥石流等)引起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除要求地震系统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震规律分析研究,不断提高预测水平,同时提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在于避开不利于抗震建设的地段或科学地提高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要求建筑物务必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标准。同时明确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