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制度转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其积淀的问题日渐凸显。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降低了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致使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抚顺望花区后古小学“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反映折射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现状,为缓解该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 详细介绍:
- 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给农民离开土地去寻求自身发展和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效地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导向了城市,并因此产生了大规模的民工潮。限于各种政策和经济因素,很多民工不得不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家中,交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监管,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产生。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积淀的问题日渐凸显,减慢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由于亲子教育的基本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降低了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致使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基本的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酿成比较惨痛的意外事故,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儿童安全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抚顺望花区后古小学“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反映折射出辽宁省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简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为课题的研究内容,详细调查分析后古小学留守子女的身体安全、心理安全、道德安全现状,;第三部分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合理化建议。本论文强调: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我国高层次知识分子,应明确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尽一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对辽宁省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调查,是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后古小学留守儿童的调研,详细分析了他们的身体安全、心理安全、道德安全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折射出辽宁省留守儿童安全现状,同时,我们还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层面深入客观地分析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合理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客观分析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现状,剖析其形成原因,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层次探索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对策。 相对国内同类研究而言,本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当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分析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并提出缓解该问题的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着重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看待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剖析其产生原因,一方面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独辟蹊径,为缓解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有效统筹、整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尽一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品摘要
-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不断扩大,他们面临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尽人意,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基本的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加之不良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安全不容乐观。因此实地调查他们的安全现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调查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安全令人堪忧,道德安全不容乐观,心理安全亟待加强;第三部分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据《2009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2009年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占59%、社会安全事故占31%、自然灾害占10%。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89%,造成学生死亡人数超过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5.74%。 《中国教育报》记者叶莎莎在《把血的教训变成共同的责任》中说: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有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人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和其他事故。 当代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留守儿童最突出问题是父母的远离导致孩子情感支持系统脆弱,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情感荒漠化、缺乏爱心等。这些问题可能为他们日后成长埋下悲剧的种子。着眼长远,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将会恶性循环。”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和其它方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根据2008年全国妇联统计,中国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而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张世平曾经指出,我们必须强化对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两个层面的推动,一个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另一个方面就是动用社会力量推动关爱。 黄雪松在《重庆市巫溪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留守儿童各种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张玉平在《用爱关注 用心呵护——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一文中补充了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主要介绍了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的问题。指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要给他们更多一份爱,注重他们的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 蒋平在《关注留守儿童预防犯罪》一文中补充了留守儿童的犯罪心理问题,指出: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愈演愈烈。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监护,社会的有效监管,学校的关心教育,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使他们比其他同龄儿童更容易作出越轨或犯罪行为。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预防,从产生的根源抓起,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预防留守儿童的犯罪。 现有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深入之处: 一是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成果都只是对留守儿童问题做出理论或经验上的概括和归纳,或是做一些浅显的调查分析,全面而深入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 二是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大多是对留守儿童状况做总体上的调查分析,缺乏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入的研究。 三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关注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 四是部分研究带有先人为主的倾向。在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阶段,更关注与留守儿童有关的“负面”问题,研究明显缺乏客观性、中立性。 所以,未来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方向,在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的同时,应着重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完整且成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