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基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西南地区2010年旱情调查报告——以云南省晋宁县双河彝族乡田坝村为调查对象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文是以滇中地区典型受灾乡村晋宁县田坝村为对象,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2010年西南干旱灾区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本文在对田坝村进行社会经济方面的说明后,从土地利用现状、村民生活现状两方面对旱区进行了基本描述;然后对旱灾产生原因、当地作物种植条件要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根据汇总得出旱区建议应对措施。
- 详细介绍:
- 本调查报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地自然及社会经济现状,第二部分为调查地土地利用及受灾情况概况。前两部分主要是通过问卷、走访、访谈、查阅等调查手段,对田坝村基本情况做出的阐述,便于后文的分析研究。 后三部分为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旱灾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分析从耕地、农作物要求和水土保持要求两方面分别入手,用具体调查实例对受灾情况做出了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区受灾情况分析结合了部分气象调查数据及结论,选取了气象及水利建设两个原因指出本次受灾严重的事实,并作出总结。最后一部分是在综合上述所有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田坝村实际,针对现有旱情应对措施,提出政府补贴、变换种植品种、育林护水、制定民约具等四大项12小项具体应对措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针对2010年全国关注的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旱情,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推进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在本专业学习的土地调查、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本着服务灾区、自我学习的态度,对灾区典型地区滇中山区田坝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 本报告结合调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当地的旱情做了具体的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旱情应对建议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调查报告作为本科阶段的作品,调查团队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地探查,数据来源渠道较多,并针对不同渠道来源对信息做出了初步甄别,信息真实性较强。 2010年西南地区旱情备受国人关注,“十二五”规划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被着重提及,本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及时进入新闻关注热点地区、调查热点灾情事件,并在调查结束后立即着手分析,得出了具体调查结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2010年西南地区旱情为百年一遇,全国水资源总量第三的云南省成为了重灾区,本区工程性缺水的问题再次被放大关注。本作品针对灾区的土地质量对于不同农作物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水源地供水情况,据实提出12点建议措施,对保障灾区人民今后的生产、生活用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品摘要
- 自2009年秋季始,我国西南地区旱情就逐步显现,特别是2010年2月份以来,西南地区持续的干旱已经导致生活、生产用水出现短缺,其中以云南省最为严重。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耕地撂荒现象,森林防火任务加大。 云南省为我国典型的西南季风气候区,一年中干湿季分明,且由于各种大气状况平均3-5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灾情,降水时间差异明显。且当地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虽然水资源总量在我国排在第三位,相对其他省份较多,但是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却一直存在且相当严重。 云南省晋宁县双河彝族乡田坝村位于滇池西南山区,为此次大旱中的典型受灾地区。部分水源地干涸、耕地撂荒、水土流失等现象并存,生产、生活用水的紧缺,迫使当地农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及指导下改革种植制度、整修水利设施以应对这场自然灾害,并求得了民族地区在大灾中的继续发展,学习借鉴意义重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总报告及访谈报告曾刊登于《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管理系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中; 本文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校内竞赛中获金奖。
参考文献
- 1、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昆明: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2010 2、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昆明市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介绍.昆明: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网,2010 3、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概况.昆明:云南省人民政府网,2009 4、云南省水利厅.云南水利概况.昆明:云南省水利厅网,2010 5、云南省水利厅.云南水利发展状况.昆明:云南省水利厅网,2010 6、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云南政报.昆明:云南省人民政府,2010 7、云南省水利厅.云南水资源公报2009年.昆明:云南省水利厅,2010 8、解福燕.云南2009—2010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玉溪: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2011 9、晋宁县双核彝族乡人民政府.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昆明:晋宁县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2011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其他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我国西南地区处于西南季风气候区,季节性降水明显,干湿季分明。又由于当地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地表水相对匮乏,大江大河及大湖对周边地区补水能力有限,导致旱情在3~5的时间内波动性出现。 自古自来,云南等地就为我们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由于技术水平及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于汉族人民生活的中原、江南、汉中及蜀地。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工程性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至今尚未能根本改变。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这一现实状况,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各农业大学对本区旱情研究已有相当详细的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不断加剧,并伴有其他各种异常现象导致的西南旱情原因趋于复杂,但气象部门结合各种气象资料短时间内均可确定产生原因,并做出相对科学的旱情持续与发展预测,并通过各种专题研讨会向外部发表各种权威信息。 云南省政府对于本区工程性缺水的认识一直高度重视,但是真正科学性的提出、研究水利应对措施主要在2007年以后,主要实施更是在2009年旱灾开始后。自2001年提出的“润滇工程”2009年开始全面开工;自建国初提出的“滇中引水”工程,2010年以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滇中引水工程规划报告》开始审查;“五小水利”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数在200万件。云南省水利厅自2008年起开始编排出版《云南水利水电》期刊,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省各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程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在节水及作物改植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由于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研究未能形成统一体系。多数研究报告为单独水库、校流域研究,更小基层单位研究尚未出现。 针对具体基层开展的旱情调查及应对措施分析多为基层政府统一行动,深入性、细致性还可进一步提高。 西南地区旱情整体研究宏观方面已经涉及到原因、水利建设应对等各方面,但由于水利建设规模起步较晚,主要在基层调查及具体分析上深入程度不够,具体资料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