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与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在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的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随之而来。为了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通过计量经济的回归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同时还采用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对地区差距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 详细介绍:
- 基金项目:文章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10671108)和曲阜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J201006)赞助。 总体目标:通过对地区GDP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地区GDP的因素,进而为逐步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政策依据的重要途径。 研究内容:采用衡量区域经济差距的相对和绝对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各地区的GDP变异系数,对各地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我...(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对地区GDP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地区GDP的因素,进而为逐步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政策依据的重要途径。 基本思路:主要以1978-2009年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阐述,通过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来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然后,计算分析各地区的GDP的变异系数图。最后,建立关于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多元回归模型,给出相关的合理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一是,本文采用了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区域经济的因素,不仅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二是,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指标对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采用了面板数据(Panel Date)进行分析,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两方面都考虑得十分全面。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将协调区域发展问题列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党中央为核心的领导部门为此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为实现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建议。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学术界和经济工作者的关注,围绕协调区域发展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因此,我们开展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研究是为逐步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供政策依据的重要途径。
作品摘要
-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在过去30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的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计算各地区的GDP变异系数,对各地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差距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经济现实。同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发现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以及第三产业增加额等因素。从而说明通过相应的政策调整可以缓解这种差距的扩大,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参加了“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日照校区位列前四名之内,最后进入校级评选。
参考文献
- [1]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张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J].前沿.2010年第15期总第269期 [3]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4]刘军,徐康宁.产业聚集、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 年第7 期 [5]...(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本文采用的1978-2009年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进行收集的。其次,部分数据是来自各省市的统计年报。此外,还有一些指标,比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对率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统计的。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围绕不同经济区域差距,经济界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胡鞍钢等(1995)指出缩小贫富地区差距的思路,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投资重点分配制度等。杨开忠(2000)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指出投资规模是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作了详细的介绍。张敦富和覃成林(2001)则重点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