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空间计量方法有助于重新考察区域发展的空间规律和联系,并有效探析这种规律作用下的区域空间发展趋势及原因。本作品从新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下,使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从研究空间单元、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主要特点和不足,提出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下,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西部大开发以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表现、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其余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从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类型及其特点、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三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经济增长差异的表现和时空演变规律。第三部分在梳理新经济增长和新经济地理的经济增长观点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说,进而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为基本结论于政策含义。 研究基本结论:(1)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核心发达地区的极化作用依然不断增强。(2)本文使用的空间计量模型较于经典的OLS估计在模型拟合度、变量显著性都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变量系数估计结果更为可靠有效,而且还得到传统的计量估计方法无法得到的结果。(3)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是十分复。物质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和政府支出等影响因素在极化效应和地理空间关联效应作用下,持续扩大了经济区内县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一、研究目的。 本作品拟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期有助于该经济区今后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二、基本思路。 第一,问题提出;第二,运用传统和空间的统计方法考察其增长差异的表现和时空演变规律;第三,在理论梳理和因素分析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基本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视角下,使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将人力资本、政府支出等因素和地理空间关联效应纳入因素分析的统一框架,各种因素作用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更为可靠有效,且结果表明邻接县域经济增长具的空间依赖性有关,表现出经济增长通过随机误差项作用于邻接县域,形成较强的溢出效应。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作品的研究结论得到促进经济区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第一,既要加强核心发达地区的极化作用,也要加快次级中心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第二,重视县域间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通过经济增长的地理空间关联性促进总体并带动落后县域的经济增长。第三,在未来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中,更应重视发挥本地区丰富的科技人才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同时注重扩大本地市场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作品摘要
- 本作品基于关中——天水经济区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使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其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呈快速上升趋势,空间集聚性、阶段性和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物质资本、产业结构、城镇化和政府支出等影响因素在极化效应和地理空间关联效应作用下,持续扩大了经济区内县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一、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作品中主要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1] 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2):37-57 [2]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7):100-109 [3] 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10(1):72-84 [4]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 经济研究,2004(1):33-44 [5]戴广.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4(4):639-656 [6] Barro,R.and X.Sala-I-Martin:Converge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23-251 [7] Anselin,L.Spatial Regression[M].In A.Stewart Fotheringham,Peter Rogerson,2009 [8] Anselin,L.and Rey,S.Properties of Test for Spatial Dependence i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J]. Geograpical Analysis,1991,23(2):112-131 [9] 陈安平.城乡收入差距有害于经济增长吗?武汉大学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经济增长论坛工作论文,NO.FC20090170
调查方式
- 本作品所使用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年鉴数据,未进行实际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近些年来,主要在研究的地域空间、方法和内容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第一,在研究地域空间上,一方面经历了从大空间尺度向中小空间尺度的转变,即从主要研究三大地带或省域尺度的全国区域经济差异(覃成林,1997),到研究县域尺度的省级行政区内部经济差异(李小建,乔家君,2001),再到研究县域或中小城镇尺度的城市内部经济差异(蒋海兵,2010);另一方面,经历了从关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向欠发达地区的转变,尤其是,近来不少学者开始重视欠发达省际边缘区的经济差异问题(仇方道,2009);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以县域为空间尺度研究国家级经济区内部的经济差异问题(仇方道,2009)。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经历了从主要采用变异系数、锡尔系数、基尼系数、主成分分析法等区域差异的传统统计方法向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方法相结合分析的转变(刘慧,2006;吴玉鸣,2007)。第三,在研究内容上,加强了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增长收敛、空间集聚及其异质性、时空演化等问题的考察(陈良文、杨开忠,2007;张学良,2009;潘文卿,2010)。 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而言,目前的研究都是在甘肃省和陕西省行政区域内分析。潘竟虎等(2006)在ArcView GI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基于甘肃省2004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其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吕磊等(2008)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数偏差均值指数等分析方法对甘肃省近2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赵光华等(2007)基于1978-2004年人均GDP数据,使用极差、标准差和基尼系数统计方法对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和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杜忠潮等(2009)基于2005年的区域经济统计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与定性分析集成的方法,对陕西省县域经济进行空间差异分析。 综括而言,目前对以县域为空间尺度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内部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相对不足;较少使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而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观点出发,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纳入地理空间效应分析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因素的文献十分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