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甘肃省民乐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走访部分地方政府,留守青少年就读学校、家庭等多种方式,对留守青少年的分布结构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护管理情况,学习表现情况及生活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确实存在许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分析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详细介绍:
甘肃省民乐县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调查报告 一、 概述 利用假期时间通过走访地方政府、留守青少年就读学校、家庭等多种形式,对全县2个乡镇、15所农村中小学的300名学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了解和掌握了有关情况,并针对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 二、 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都在1至18岁之间,其中大概以13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在亲戚家或学校寄宿。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入户调查与查询政府及学校资料相结合。部分数据取自政府、学校普查表。 四、 调查时间 2010年7月――2010年8月 五、 调查内容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分布结构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监护管理情况、学习表现情况和生活状况。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基本情况 1、留守青少年的大体分布结构情况   从有关部门给予的数据来看,全县共有留守青少年(幼儿园至高中)13157人,从分布结构上,他们主要集中在永固、新天、民联三个劳务输出大乡镇,其中永固镇留守青少年860名,占总数的7.2%。新天镇留守青少年656名,占总数的5.9%。民联乡留守青少年623名,占总数的5.7%;在性别结构上,留守女孩占据了一定份量的比例。这些留守青少年家庭的经济条件绝大多数都对比以前有所改善,但大多由长辈代管,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面临的生活、安全等问题较为突出。 2、留守青少年的父母外出状况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外出务工谋生。调查摸底显示,13157名留守青少年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3038人,占留守青少年总数的23.1%,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8627人,占留守青少年总数的65.6%;留守青少年父母外出学习的占0.04%,从政的占0.06%,经商的占14.9%,而外出务工的占到了85%。这些外出人员中,在本地的占20.6%,跨地区的占36.5%,跨省的占42.9%。3、留守青少年的监护教育状况   一般来说,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从调查摸底表中看出,这部分留守青少年占到了总数的7%,而寄住在学校、由老师监管的留守青少年有0.3%,由亲戚朋友或别人托管的留守青少年有4.1%。除此以外,88.6%的留守青少年是和留守在家的母亲或父亲一起生活。从统计的数据中,留守青少年监管人或监养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4、留守青少年的学习表现情况   通过对留守青少年家庭和学校的走访了解到,小学阶段的留守青少年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初中阶段的留守青少年除少部分表现优秀外,大部分表现为一般甚至较差。统计数据显示,留守青少年的学习表现优秀的只占13.67%,良好的占28.52%,一般的占38.72%,表现较差的留守青少年占到了20.09%。 二、留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呈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村留守青少年父母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增强了对留守青少年生活学习的支付能力。相对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吃苦耐劳能力都有明显较强的优势。但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使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学习、教育、安全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   对于成长中的留守青少年来说,他们大多处在性格、品行形成和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中学时期的留守青少年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他们需要亲情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因而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不在身边,大多数留守青少年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关系相对疏远,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青少年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性格,脾气的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受不到父母的影响或受一方影响,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青少年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大多数留守青少年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一些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女童,为寻找感情寄托,容易被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身心受到伤害。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2、监护人对留守青少年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因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此次调查走访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青少年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严重缺乏。在学校,表现为学习没有计划性,学习兴趣不高,拖欠或不作家庭作业;不大遵守校规校纪,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在家庭,表现为不讲究个人卫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社会,则表现为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青少年甚至有抽烟、沉溺网吧、赌博等不良行为,还有部分留守青少年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一些乡镇幼女受性侵害案时有发生,大部分也是因为留守女童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祖辈监管力不从心。调查显示,有65%的留守青少年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青少年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青少年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生活繁忙,平时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无暇顾及生活细节,更无瑕关注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只要不犯大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青少年纪律散漫,不听祖辈教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父母思想认识偏差。一般来说,父母外出务工,更多的是考虑改善家庭生活,给孩子成长提供更充实的经济支持和物质生活满足,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的关注往往停留在学习成绩的好坏、完成作业的好坏以及在家听没听话、在学校挨没挨批评等方面的情况,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留守青少年”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这种在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溺爱迁就,很容易导致子女的任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3、各方面联动不够,社会管理欠缺   营造农村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管理缺一不可。但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家庭、学校、乡镇村对留守青少年的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对留守青少年的管理上,除部分学校采取电话联系外,85%的学校采取留守青少年与非留青少年一样的管理办法,缺乏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课程设置也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留守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青少年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速发展时代的所有青少年都是必要的。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当前主要存在的两大顽症。一方面,由于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从社会管理上来看,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作用的弱化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不完善,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基层组织和乡镇村干部大都担心留守青少年问题不解决好,所隐忧的社会问题将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留守青少年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对其认识还停留在家庭私事的层面。调查走访发现,90%以上的乡镇村没有将留守青少年问题纳入职责和工作的管理范围,而是由留守青少年家庭或监护人自行监护和管理。 三、如何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问题的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教育问题,不单纯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其实质是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在农民问题上深层次的反映,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矫正代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要将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留守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 1、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留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制定关爱留守青少年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考虑。 2、创建农村留守青少年示范家长学校,建立留守青少年专门档案,针对不同孩子,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要加大对农留守青少年示范家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尽量为留守青少年提供住宿的便利条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以满足留守青少年的多方需求。针对留守青少年的特点,学校要严格按照《留守青少年家长学校实施办法》,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此来弥补、疏导和改善留守青少年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青少年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能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3、建立互通制度,及时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必须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要求家长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增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它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关心。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4、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弟享有相同权益。要完善和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健全服务体系。为方便留守青少年随外出务工父母异地入学,要改革学籍管理,为留守青少年建立流动学籍,同时要改善外出务工子女必须回原籍地中考、高考的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和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留守青少年异地入学门槛;尤其是在“两免一补”政策上要坚持一视同仁,保障其享有与当地青少年相同的权益,使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留守青少年。   5、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妇联、教育、共青团、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维权岗等阵地作用,开通咨询热线、专家解疑答惑,帮助留守青少年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尤其要注重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不断提高留守青少年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 6、优化关爱留守青少年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社会宣传。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留守青少年的主题,宣传做好留守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以人为本”、“青少年优先”、“尊重青少年、支持青少年”、“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青少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青少年命运,营造关爱留守青少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开展以关爱留守青少年为主题的活动。妇联、团县委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爱心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优秀留守青少年家长”、“优秀留守青少年”等家庭教育评比表彰活动。帮助留守青少年及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留守青少年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举办“亲子书信”比赛、“亲子同乐”的春节团聚、“爷孙悄悄话”家庭交流等亲子活动,搭建留守青少年与父母等亲人感情沟通的桥梁,切实为留守青少年做实事办好事,切实为留守青少年做实事办好事,使留守青少年“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使留守青少年“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大家一起关心留守青少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利用假期时间通过走访地方政府、留守青少年就读学校、家庭等多种形式,对全县2个乡镇、15所农村中小学的300名学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情况,并针对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给因为外出务工而忽视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长敲个警钟,要懂得取舍,别因为一时的大意,而毁了青少年的前途。提醒社会各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大家一起关心留守青少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品摘要

通过走访部分地方政府,留守青少年就读学校、家庭等多种方式,对留守青少年的分布结构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护管理情况,学习表现情况及生活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确实存在许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分析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得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亲临实践、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