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求学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是基于大学生求学的投资收益而展开,分析当今大学生的求学现状。表面现象是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达到饱和,技术人员变得炙手可热,从而出现中低学历人员收入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现象。由此浮现疑惑:大学是否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投资?要怎样经营才不会面临大学毕业既失业的现象?文中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求学的成本收益构成,详细解析了不同个体获得长期收益时的巨大差异,以理论和实际表明了高素质高收入的现实状况。
详细介绍: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发展到今天,在以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更渴望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成为高素质人才,为以后获得舒适生活铺垫基石,而教育投资则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最基本途径。怎样使得教育投资获得最大收益,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的求学过程,合理的运用时间和精力,从而获得较高的成本收益,在毕业后得到与其相对应的回报,这些问题逐渐促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考虑、分析和付诸实践。本文从四个大的方面展开分析这一问题,从它所要依赖的假设前提,到现实中求学的成本结构,从预期经济效益分析再到理性的思考。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从各个方面,多种层面和不同角度有深有浅的阐述了获得最大效益不单要付出努力获取知识,还要从各方各面完善自身素养,成为具备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收回学习所付出的成本,使自己的生活达到效益最大化。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概括可以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一、提出假设前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瞬息万变,所以要以一个固定的假设前提来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本文中以假设外部环境不改变、大学生教育投资会产生良好的预期效益、大学毕业生就业后不失业这三个假设为前提,实事求是的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求学投资收益现状与长期收益预期下不同层次人员收入的巨大差异,理性而客观的得出分析结果,从而更为科学的论证本文的观点。 二、分析大学生求学的成本结构。求学成本结构中主要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为生活中可以观察并以实物付出的成本。其中包含学费、生活费、网络通信费、旅途花费等一系列支出;隐性成本既求学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内涵成本,不能直接用会计方法计算,其中包含课堂隐含成本、恋爱成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国家教育投资等,隐性成本容易被大众忽视,但事实上却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庞大支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了系统的求学成本,使在分析成本收益时具备一个清晰的思路。 三、分析大学生求学成本的预期经济效益。理清成本结构后就可以客观的分析求学成本所能获得的收益。本文从工资收入、工作的安全稳定程度、工资保障、成本收益特殊性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员获得收益的巨大差异,中低学历人员收入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现象也只是少数情况,并不能改变高素质高收入的事实。本段以分析总结大量的调查问卷而得出结论——现实社会中依旧是高学历人员收入多于中低学历人员,也为人们所产生的大学投资是否值得等疑惑做出解答。 四、大学生求学的理性思考。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加强大学求学的正确认识、并思考如何收回求学成本,是现今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外所要思考的又一问题,本文告诉大学生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现状,为自身的发展明确道路,避免毕业既失业的悲剧。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也应该向学生收回一定的求学投资成本,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也是家庭为自己供学所必须承担的的责任。同时国家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从规范资助途径和贷款机制、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切实实施,从而使部分贫困大学生的求学过程能把时间和精力高效的用于学习,努力为其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日后得到自身希冀的生活而不断奋斗。 以上既为本文的主要观点,大致做一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导。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中国的大学生在2020年将达到2亿人,但现实社会中就业压力却逐年增大,现状使人们对上大学是否值得产生疑问。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消费途径和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以问卷调查、走访、谈话等多种形式收集汇总数据资料,分析成本收益产生差异的原因,反映求学成本的各个方面和取得收益的多种途径,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认识,为求学成本收益的理性思考奠定理论基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是以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取多方面的资料,以经济学投资成本与预期收益理论为基础,通过严密的论证,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证实,本文所阐述的大学生求学成本的经济学分析问题在相关领域还未有与此相类似的学术作品问世,本研究开辟了关于大学生求学私人投资与预期收益研究的先河,研究成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严密论证表明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期的预期收益性,为人力资本的理性投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依据。同时,为在校大学生做出合理的现状分析,让学生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也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应该向学生收取上大学的成本效益,同时,也使得学校、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对大学生的投资收益问题。基于人们对是否上大学的疑虑,本文也从多方面分析了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巨大差异,为研究当代大学生求学与就业问题提供了借鉴。

作品摘要

人力资本的竞争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的多寡决定着人力资本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求学过程中其行为举止、消费方式等与其成长发展相关的话题总是被社会所关注。本文以当今大学生的求学成本为切入点,分别对不同生源地、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求学的成本基本结构、消费情况和近几年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经济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求学的成本构成与预期收益状况,并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求学的隐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期的预期收益性。研究结论为人力资本的理性投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依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4月参加陇东学院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刘成斌,调整收入预期 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解码[N],中国青年报,2009.03.23. 2.余昌海,高校大学生求学成本调查,教育与职业[J],2007(4) 3.程雯,姚琼,对教育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的探讨[R],现代商贸工业,2008(7) 4.刘泽云,萧金,《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基于多层模型方法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5.孙白才,《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6.吴克明,《教育与劳动力流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7.于鸿君,《经济学视角下的思维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有:走访、调查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查询、统计报表、文件查询。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每年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教育经费有限,学费从“免费午餐”、实行公费培养到大学教育的市场化办学, 2010年上涨到4000~8000元,高等教育收费不断大幅度攀升。在名义收费标准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物价上涨,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实际收费标准是下降的,但费用问题仍然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对提高人力资本、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教育的这种正外部性,所以国家愿意提供大量的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应当是政府行为,高等教育应更多地推向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要用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教育公平,否则,高等教育会成为孤岛,其促进社会发展的效应会大打折扣。我国目前对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我国教育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另外,近年来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凸现,所以教育收费高,可以使一部分生源转向职业技术教育,这对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利的,也更符合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教育投资的政策上有一个大突破,例如,以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捐助教育,鼓励企业和个人设立奖学金或基金,从而吸纳社会资本来解决教育经费供给的不足,真正实现教育经费多元化。 近年,英国大学生的求学成本进一步上升。学费越来越贵,而就业机会又处在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样一来,许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将终生负债。英国现政府已经承诺,不管背景如何,所有想进大学学习的人都不会遇到经济障碍。政府因此每年都为支持学生完成学业花费50亿英镑。目前英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将来还会不断提高。拿到大学学历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在英国,大学生比其他教育水平的人收入要高出很多。 本文所论述的大学生求学成本,详细系统的分析了各种成本在大学生求学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并由此分别阐述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和收回成本的方法,为研究大学生求学的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分析奠定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