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民族贫困地区加强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实践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带来的影响,以及新农村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理性地对待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正确的认识城乡贫富存在的差距和正在进一步拉大的现实。这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时处理好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让新农村的建设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让人民真正的得到实惠。
详细介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正确对待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政府部门在对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制定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用描述和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阐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改观的重要性。其次,针对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长顺县新农村建设的个案分析,在长顺县境内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抽样调查等形式,取得了300多个样本,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地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全方位的显现了新农村建设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长期的发展滞后,导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人口多,农业人口比例大。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以解决此问题。随着国家选择的试点村不断深入的建设,引发出了不少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在于探讨新农村建设对这些试点村带来的影响,研究对策,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问题。为即将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指导。 基本思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针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贵州省长顺县的试点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当地行政机关的基层工作者进行抽样访谈调查。作品科学的以采集数据为出发点,详细的描述了该地区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作者的专业优势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个别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评价。是做品更具科学性、先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带来的影响,以及新农村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理性地对待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正确的认识城乡贫富存在的差距和正在进一步拉大的现实。这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时处理好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让新农村的建设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让人民真正的得到实惠。

作品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正确对待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政府部门在对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制定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用描述和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阐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改观的重要性。其次,针对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长顺县新农村建设的个案分析,在长顺县境内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抽样调查等形式,取得了300多个样本,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地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全方位的显现了新农村建设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影响。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2.姜启源 谢金星 《数学模型(第三版)》 /zfld/content/2010-07/21 长顺县政府工作报告 4.刘汉成 程水源 “中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湖北农业科学》 5.王国勇 谢治菊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与举措” 《贵州社会科学》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在国际上,有很多关于农村建设的例子。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 20世纪60年代,韩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得成功,政府已有财力支援农业和农村,以缩小城乡、工农、区域之间的差距。于是,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农村运动”,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将新农村运动上升到以工补农、城市反补农村的国家工业化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建设规划,围绕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由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统一推动和实施。政府是发挥引导、援助作用的配角,农民是全面充分投入的主角。资金以扶强助优的集中方式,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领域投入。采取分类激励村庄、民选产生领导、强化村民会议、资金用于民众相关领域的方式,调动农村社区积极性。采取建立从上到下的一整套行政机构,成立村民自治组织,调动新村运动骨干的积极性,分类激励和发展农村的发展方式。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受益匪浅。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更加艰难的事情,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通过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和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发展战略,使新农村建设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